多项数据居全国首位,首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夜市形成“N星连珠”格局......这份报告揭示未来上海商业发展趋势
2020-11-20 22:43:42 作者:吴金娇

2883810_w2000_副本.jpg

上海郊区商业发展迅速,首店经济发展正呈现势头良好。11月20日,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上海商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上海购物中心销售额增长5%,共有36个购物中心开业,总商业体量约为257.9万方,相对2018年环比提高32.5%。8万方以下接近70%,中小型购物中心成为绝对主力。

此次的《报告》由上海商学院、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共同打造,以编年体的形式全景式展现上海商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报告》共分五章,编写人员围绕2019年度上海商业运行、上海商业网点、上海商业品牌、上海商业热点、上海商业发展,展开了深入调查,以数据库作为底库支撑,对上海商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上海商业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

多项数据位居全国首位,上海已成为全国消费新高地

据《报告》,2019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居全国城市之首。居民收入增长稳定,2019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于全国首位,达到69442元,人均消费支出45605元,同样位居全国榜首。

微信图片_20201120213502.png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形势向好,实物类与服务类消费增长迅速。其中,在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化妆品、通讯器材和日用品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类产品,增速分别为21.8%、21.3% 和 20.6%。服装、鞋帽和针纺织品类、汽车类以及粮油、食品类依然是消费主力,占到社消总额的近50%。

郊区商业发展迅速,首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报告》认为,上海商业已形成了由“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共同组成的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的商业网点层级体系。其中,杨浦区、闵行区、金山区、嘉定区和宝山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快,在8%以上,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微信图片_20201120213506.png

上海专业专卖店销售增长迅速,仅次于网上无店铺销售,所有的实体零售当中居于首位。首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9年上海共计开出首店986家(不含快闪店)。除了实体零售业之外,上海网商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跨境电商需求量非常大。2019年上海无店铺的零售额达到2400多亿元,比2018年提高了13%。其中网店销售额达到了1896.5亿元,增长15.6%,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1%。

上海的便利店依然是发展最快的超商业态,但《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便利店的增幅远高于上海。上海作为便利店发源城市,转型创新依然是核心主题。

上海餐饮门店数量也居于全国首位,品牌打造力强。2019年底,上海已拥有10万家以上餐厅,数量和密度均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上海2019年新开首店达千家,其中餐饮业门店占据半壁江山。

上海夜市已初步形成“N星连珠”的空间格局

本次《报告》还针对上海商业网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示从时间维度来看,各月份商圈的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存在较大差异。

从空间分布来看,各个行政区商业网点的消费金额与消费频率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交易金额最大的五个商圈为海宁路/七浦路、南京东路、南京西路、人民广场以及淮海路等商圈;而刷卡频率最高的、表现最为活跃的前五大商圈依次为海宁路/七浦路、南京东路、人民广场、南京西路以及淮海路。

微信图片_20201120213509.png

从分行业来看,仓储式超级市场的消费金额和消费频率最高,其次为储蓄相关的交易,其他表现活跃的行业还包括医疗卫生、餐饮业、纺织及服装专门零售店以及百货商店等。

上海市夜间经济活跃区域的分布更为分散化,基本覆盖市中心全域。以餐饮和零售业为例,上海有91.97%的餐厅供应晚餐,52.94%营业至晚十点之后;12.95%的餐厅超过0点还在营业;上海全市18620家便利店中,24小时营业的共有4763家;上海的2093个旅游景点中,约有一半开放至晚8点以后。

据《报告》 ,上海夜市已初步形成“N星连珠”的空间格局。

微信图片_20201120213812.png

黄浦江、苏州河为纽带的沿线夜间亮度最强;徐家汇、安义夜巷、新天地、南京路步行街、BFC外滩枫径、陆家嘴、世纪大道、五角场等各大商圈及夜市集。

如何进一步推动夜间经济的发展?《报告》给出建议:提出明确夜市主题,强化夜市运营能力;把握与周边城市夜市的互促与竞争,形成良性竞争的态势;夜市管理经营者应与居民与夜市范围权利主体进行有效沟通,甚至按市场原则分享、让渡部分利益;通过事前规划和制度设计解决夜市经营带来的环境与交通问题。

新冠疫情对商业产生冲击,提振消费信心仍需时间

《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对消费影响的持续时间超过生产和投资,疫情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微信图片_20201120213900.png

上海商学院副校长贺瑛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出现了“储蓄飙升”的全球怪相,由于尚不清楚该现象属于“非自愿储蓄”还是“预防性储蓄”,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续各国政策出台的难度。

针对上述难点,《报告》给出几点建议:找准“堵点”,精准发力,要恢复公众良好的心理预期,找准储蓄飙升的真实原因;“打包”政策,集中火力,构建高质量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百姓“后顾之忧”;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终端消费刺激,在关注传统消费存量的同时,更关注新型消费的增量,充分发挥新型消费乘数带动效用。与此同时,创新手段,改变打法,坚持抓两头,助推消费,一头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头是社区商业建设。

据悉,上海商学院自2014年开始推出《上海商业发展报告》。贺瑛介绍,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合作推出《报告》,是学校产教融合的良好尝试。“高校的研究不应当是孤芳自赏,希望这份报告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商业企业了解、分析、研判上海商业市场、消费市场提供启发。”贺瑛如是说。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题图源自文汇报资料库,其余为上海商学院供图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