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校67周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又添文化“新地标” | |
2021-04-17 20:12:49 作者:吕客 吴金娇 |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独特灵魂和内在气质,一草一木皆有故事、一石一瓦足见精神。”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也迎来了建校67周年。今天(4月17日),上应校园再添文化“新地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精神石”揭幕,以大学精神砥砺奋进力量。
“感恩母校的教育培养,在成长奋斗的历程中,我时刻没有忘记弘扬大学精神之使命,希望镌刻于石上的‘厚德精技、砥砺知行’大学精神激励更多上应学子厚德立身、精技立业、知行合一、砥砺前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1960级校友、原上海市化工局局长,大学精神石的捐赠者符卫国在揭幕仪式上说。
记者了解到,“厚德精技 砥砺知行”由徐匡迪院士题写,寓意和寄语上应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掌握扎实知识,启征途于奋进,求知识于实践,在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中服务祖国和人民。
“‘厚德精技 砥砺知行’高度浓缩了学校的办学初心、奋进历程、神圣使命,已成为上应师生为之坚持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归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表示,回顾67载峥嵘岁月,学校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科技兴国情怀。
厚德铸魂,培养有灵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回顾67载办学历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伴随着工业化建设浪潮而生,“三校一所”四支文脉汇聚,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高等学府,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休戚与共。
“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好奶粉”的民族企业家、“立志要为祖国炼钢铁”的上海工匠楷模、“把理想和事业扎根祖国大地”的驻村“小妹”书记,67年来,学校已先后培养16万名毕业生,众多优秀学子成长为知名学者、行业翘楚、企业精英;一批批大学生志愿投身基层和西部,助力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共同奏响上应人“志怀祖国,希图报效”的华美乐章。
不忘初心,薪火相传。日前,上应学子张静雪儿与复旦、同济、交大三位学子代表上海高校,与全国100位大学生同台竞技,正在录制中央电视台《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在红色信仰中唱响火热青春。
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在人才培养中注入红色基因,把党史、国史、校史教育作为“开学第一课”;以“厚德精技”为统领,创新ASciT(爱科技)-OBE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将专业课堂融入强国使命,让课程思政“盐溶于汤”,成为“上海市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学校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勇担责任的“未来工程师”。
“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胸怀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学校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在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郭庆松说。
精技创新,谱写科技兴国使命担当
“国之所需,我之所向!”上应香料学科撑起我国“香料香精王国”的“半壁江山”;“七成教授”把我国香兰素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零提升到70%;纳微米涂层“黑科技”打破国际垄断,助力民族企业;上应大拥有我国培育最多的萱草品种,提升我国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应用技术’,深化政校行企协同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实现共性技术创新。‘科技兴国’早已融入到上应人的血脉基因中,成为我们师生的价值共识和目标追求。”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柯勤飞说。
据介绍,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学校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上海“四大功能”“五个中心”建设需求,构建了香精香料化妆品和绿色化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三大特色学科群,形成高度对接行业发展的应用型学科建设新格局。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与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等区域地方政府共建产业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工作站,持续推进政产学研全方位战略合作新局面。
近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和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全国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首批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重点建设单位、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问鼎国家科技进步奖,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化学、农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获批国家级平台(共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中,连续三年蝉联应用技术型高校中第一。
“面向未来,我们将坚定‘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特色定位,秉承‘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的办学理念,坚持‘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发展模式,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上应之路’!”柯勤飞说。
作者:吕客 吴金娇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