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这场特殊答辩在华东理工持续了20年
2021-06-24 19:57:50 作者:姜澎 张婷

“述责答辩”现场 (3).jpg

“在读研的科研路上,你有什么收获吗?”“疫情期间做志愿者,你作为党员志愿者会有什么不一样吗?”“身为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党员,如何带领身边同学学习党史?”“请结合支教经历,谈谈如何提升乡村基础教育”“在传播方式改变的当下,你觉得进行支部学习时,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呢”……

今天(6月24日)下午,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楼406,一场名为“勇担责任 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中,7名学生党员进行了现场“述责答辩”,针对党员平时表现和现场汇报,支部党员抛出了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自2001年起,华理在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的基础上,正式实行学生党员“述责答辩”机制。20年来,“述责答辩”已成为华理学生党建的传统和特色。

“述责答辩”现场 (2).jpg

述出责任,“述责答辩”从每位党员的述责汇报开始。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科研的动力,为解决新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我坚持每天看20余篇专业文献。至今,我已累计发表6篇SCI论文。”

“在做防疫志愿者的12天中,我每天工作至少9小时,共计发放口罩30780只,让社区1500余户居民的安全得以保障。”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带领团队成员结合图文、漫画、视频、音频、H5等各种形式,开辟了‘党史学习教育小课堂’专栏,在微信公众号、QQ空间、B站等平台共发稿132篇。”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千余处红色革命纪念地,为了学好党史,我带领团队设计一百张倒计时海报长图,每天介绍一个上海红色革命文化旧址、遗址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作为党员,我有责任助力社会发展,过去5年间,我主动参与了超过1500小时的公益和志愿服务工作。”

“3个乡镇、38个自然村,一路走过,我切实了解了当时贫困地区基层教育的现状,这也成了我前行的基点。”

6月24日的“述责答辩”现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28名学生党员组成了联合党支部,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的支部书记黄莘尧主持下,朱乔虹、詹立成、李承霖、王晗、张轶然、张天真、吴怡等学生党员,面向联合党支部进行“述责答辩”,从学习、科研、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汇报了自己入党以来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的情况。

在这7名学生党员中,有的潜心科研,励志报国;有的依托设计才华,讲述红色故事;有的奉献爱心,投身社区治理;有的志智双扶,助力乡村振兴。他们用责任与担当践行初心使命,用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向党汇报。

学习党史,礼赞百年。每位学生党员同时向党组织作出庄严承诺——未来将胸怀祖国,志存高远,以解决“卡脖子”问题为目标,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做优秀的华理人,做优秀的共产党员。

“问”出思考

每位党员述责汇报后,还有“答辩”环节。由联合党支部的其他党员,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和现场汇报内容提问,需要他们作出明确回答。

面对被问到“参与社区治理,给你带来什么收获?”,参加述责的党员学生说:“在东安一村社区,我与社区居委会共同摸排独居老人的生活需求,发现社区有很多老人年逾80,上下楼腿脚不便,生病时吃饭更是问题。基于调研情况,社区计划建设社区食堂、提供送餐服务等。这些社区原汁原味的工作方法,提高了我的专业素质,也激发了我投身社区工作的热情。”

有的党支部成员提的问题则有几分“辣味”——“随着传播方式不断进步,我们青年一代还需要你刚才答辩里提到的‘故事’吗?又怎样才能讲出青年人喜欢的好故事?”

面对这个问题,答辩的学生党员回答说:“尽管传播途径发生了变化,但时代和大众对主旋律、正能量的需求没有变。正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是网络的‘原住民’,才更需要创新‘故事’形式,和青年一代同频共振,凝心聚力。”

面对问题“把党的创新理论用艺术的形式进行传播很吸引人,我了解到,创作过程有些枯燥,有些同学中途放弃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答辩的学生党员说:“困难是有的,既要精确理解理论,又要表达得正确,细节要求确实高。的确有同学中途放弃,但我作为党员必须履行职责,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党的理论的魅力,我觉得,只要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时间,就能做好。”

一个个提问直指内心深处,一个个回答也让与会党员们对“党员”意味的职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述责答辩”现场 (1).jpg

“评”出质量。不光要“考”,还要“评”。支部成员要根据“述责答辩”学生党员的现实表现,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无记名“满意度测评”。

“入党前的表现”“入党后的表现”“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你对该党员的满意度”等都是测评必选项,“该党员的主要不足”一栏,则由支部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党组织将根据测评结果,就测评情况和待改进方面,与述责党员进行一对一的反馈沟通;对不足之处,还要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帮助制订改进措施。

通过这样公开答辩的形式进行述责,可以让广大同学全方位了解党员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履责情况,扩大民主,加强监督。

20年来,华理已有8万人次学生党员参与“述责答辩”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如何加强入党后的教育管理,使学生党员不放松自我要求,强化党员意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点和难点。”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华理已经形成两个“答辩机制”的党建特色和传统——入党前,通过“公开答辩”严把发展关,确保党员的发展质量;入党后,通过“述责答辩”确保党员永葆先进性。这些都为培养和发展高质量学生党员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坚定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杜慧芳领誓,重温入党誓词.jpg

在“述责答辩”现场,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六巡回指导组成员,华东理工大学校领导,党群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机关工作党委各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代表等130余名与会人员,还共同观看了视频微党课《百岁老革命丁西三:永远跟党走》,并在杜慧芳的领誓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作者:姜澎  张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华东理工大学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