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这所大学实践团每年7月都会赴新疆棉花田之约,他们还带动了全国15所纺织高校师生共同参与
2021-08-06 09:25:40 作者:储舒婷 刘远康

bianj.jpg

每年7月,当新疆棉花田绽放乳白、浅黄、紫红色的小花,一支全国各地纺织院校师生组成的援疆团,总是如约而至,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这片我国最大棉花产区,今年暑假学校还有人“三刷”。

7月10日-24日,来自全国各地纺织院校的69名师生组成10个小分队,奔赴新疆2个自治州和3个地区(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图片19.jpg

深入纺织产业一线,解决当地技术和人才发展问题

7月16日,一支小分队在阿瓦提县新疆思维科技纺织有限公司授课。“我们平时在车间主要以实操为主,很少接触理论。每期援疆团成员的授课都非常充实,让我懂得一些基本原理来应对生产出现的问题。”企业员工杨怀东,已经连续5年参与援疆团的授课培训。

jieye.jpg

援疆团为当地的纺织服装企业工人、职业技术高中带来了一系列授课培训。今年,共有9名东华大学专家教授为阿拉尔市、巴楚县等地带来“纺纱新技术进展与未来”“机制面料的开发与生产”等讲座报告,覆盖纺织领域各个方向,助力解决新疆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问题和人才发展。

图片20.jpg

今年,援疆团发起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邱夷平教授带领成员调研当地罗布麻产业落地生产情况,并与尉犁县星博服饰集团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罗布麻实验基地,推动罗布麻全产业链生产建设。

除授课培训外,企业调研也是援疆团的一项重要任务。援疆团轮台分队来到口罩生产车间,零距离体验医用口罩生产工艺和流程;巴楚分队走进当地纺织企业,调研生产现状和厂房生产管理;阿拉尔分队邀请企业员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新疆棉纺织品流向及员工对“新疆棉”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伊宁分队参观调研当地特色木制工艺品和纺织品,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库尔勒分队走进新疆棉田,深入了解棉花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环境……

每支小分队通过调研和分析帮助中小型纺织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大型企业成熟先进的发展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切实用专业知识服务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went.jpg

不止是一次暑假游学,不少成员毅然扎根边疆

大学生们纷纷下车间,和棉纺工人一起动手实践,切身体验辛劳的同时,不断思考如何升级生产链。援疆团的师生还一起熬夜备课,不断调整培训课程内容。他们深入企业一线,发放并回收了上千份调查问卷,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cang.jpg

曾担任第七期援疆团团长的刘凡茜子,今年已是第三次参加。她说:“三次参团是研究生阶段我最骄傲的事情。”随着足迹遍及天山南北10余处,总行程超过20000公里。“我将用自身所学解决纺织企业实际生产问题,用智慧和力量践行新时代纺织人的使命和担当。”对她而言,援疆的经历不止是一次暑假游学,更是源源不断的付出和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通过“上海-新疆”“高校-企业”的专业技术传递,青年学生、教师与一线工人之间“理论-实践”“理论-经验”的双向学习等方式实现立体化育人,教育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对接社会需求,破解真难题,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十年来,一批批青年学生在援疆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有的毕业留在新疆担任高校老师,有的留在新疆企业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的在新疆参军入伍保卫边疆……

2011年,东华大学与新疆塔里木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工作,陈春晖报名参加了首期援疆团。在2016年完成东华大学纺织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业后,她放弃在上海的高薪工作,毅然决定扎根边疆,选择到塔里木大学成为一位纺织工程专业教师。而她后来也以援疆团带队老师的身份连续5年继续参与援疆社会实践,用另一种方式引导自己的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建设边疆。

这条走了十年的路,人越来越多了

“敢不敢坐五十几个小时硬座火车,重走援疆路?”十年前,邱夷平在网上的一则呼吁,得到很多师生的积极响应。从携手塔里木大学、新疆大学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到与兵团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再到牵手国内纺织高校举办纺织服装产业论坛……十年来,全国已有15所纺织高校的100余名专业带队老师和近700名大学生陆续加入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他们带着知识与技术、豪情与梦想来到新疆,用实际行动发扬屯垦戍边的兵团精神,为边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接力书写纺织援疆故事!”第十期援疆团团长乔悦说。



  作者:储舒婷 刘远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东华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