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慢就抢不到课!上海大学“中国系列”课程上新,新生:既有趣又心生钦佩
2021-09-07 17:34:30 作者:储舒婷

芯片.jpg

“核心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9月6日晚上,上海大学《中国“芯”路》微电子学院教授张建华和十多名团队教师为新生们带来《中国“芯”路》首讲,课程还将邀请院士和产业专家共同讲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这也是上海大学新学期“中国系列”思政课程的新课之一。

久负盛名的“中国系列”上新,吸引了来自各个专业的100名2021级新生济济一堂,还有不少同学因为手慢没有抢到课仍主动前来旁听。社区学院理工大类的新生雷妍说:“我曾经对集成电路一无所知,但这节课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我不仅了解了芯片技术和产业,更深受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勇担使命、爱国敬业精神的感染。如今我身在科技强国的时代,什么是国家需要的专业,就是我的专业。”

电脑、手机、自动驾驶,悄悄改变了当下的生活,而他们的“大脑”都是集成电路芯片。昨天的第一课上,张建华在课堂中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身边触手可及的事例讲起,向同学们展示了集成电路的发展与现状,并与同学们频频互动,赢得了学生爆棚的掌声和笑声。

从既有趣又接地气的专业知识切入,同学们各个听得津津有味。张建华还通过“集成电路如何改变世界”“产业发展与国际态势”“国家重大部署与上海产业战略”和“上海大学集成电路发展战略”四部分内容开启了中国“芯”路的第一课。

沙子如何“变身”成芯片?集成电路芯片的“卡脖子”之痛在哪里?中国的芯片发展之路在世界芯片发展轨迹上留下了何种痕迹?在张建华的讲述中,中国“芯”路沐雨栉风70载的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不断追赶着世界领先的芯片制造,但今天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仍任重而道远,需要新一代青年继续砥砺前行

钱伟长学院理科试验班的大一新生张婕说:“虽然我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但这门课干货满满,让我有了很多收获。我基本了解了集成电路芯片技术,也对产业未来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考。”

微电子专业的崔同学虽然没抢到这门课,但他依然主动来“蹭课”,“作为微电子学院的新生,这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国家对于芯片的需求,以及这一领域发展的潜力,也更使我坚定了在这个专业深造的决心。希望不久的将来,我能为国产芯片制造发挥光和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海大学教务部副部长、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顾晓英告诉记者,今年,上海大学还有一门新课《百年上海》加入“中国系列”。该课程结合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上海城市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通过综合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年来上海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因和社会嬗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和多视角审视历史与现实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解锁新时代人民城市发展的“精神密码”,激发学生主动担当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使学生们传承信仰之光,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

顾晓英说“最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大学里名师开讲蔚然成风。各个学院的院士、名师、学术大咖们都主动要求开课、讲课,希望通过更多的‘中国系列’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上海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