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古典乐玩涂鸦,把自主拼接的玩具“穿”在身上,科学育儿活动遇上美术展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2021-10-23 21:11:09 作者:吴金娇

微信图片_20211023171721.jpg

通过涂鸦和粘贴布料感受点线面的关系;“穿戴”自主拼装而成的玩具感受流动的艺术氛围;在古典乐的环绕下穿越屏风感受现当代艺术的空间与创意……今天(10月23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风华海上”美术展现场,来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学龄前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儿童的手中落地为一件件创意作品。

这是普陀早教中心携陆家宅幼儿园及武宁新村幼儿园,共同开展的以“创意与心智的发展”为主题的创意美术亲子公益活动。活动以“进园区”的形式将普陀区科学育儿公益服务带入华东师大园区美术展,旨在为区内60余户2-6岁幼儿家庭提供专业、优质的科学育儿指导。当日,普陀区科学育儿“5+2进”项目正式揭幕,也预示着上海市科学育儿“五进”在普陀区正式落地。

微信图片_20211023191842.jpg

微信图片_20211023171658.jpg

如何让学龄前儿童更好地感受现代艺术,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美的种子?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主任副研究员毛毅静提到一则观察:不少家长反映带着低龄段儿童参观艺术场馆观感不佳。原因主要在于,一部分艺术场馆不够接地气,缺乏适合低龄段儿童、亲子互动的项目;另一方面则因为缺少针对性的设计,艺术馆变成了游乐场,孩子在艺术场馆 “玩了一天,却什么也没有学到。”

“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加强孩子与空间的互动很重要!”在毛毅静看来,好的艺术教育活动可以从艺术空间延伸而来。正因此,她带着6名研究生牵手普陀区,基于校庆美术展开发设计了三场主题活动。

微信图片_20211023171653.jpg

普陀早教中心以《美术馆里的猫》为题,结合华东师大艺术家创作的雕塑猫、华东师大校园里的流浪猫以及绘本故事里的猫,引导幼儿将日常生活经验迁移到美术馆的学习中。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只巨型的猫咪雕塑旁,环绕着三个空白的猫咪图案。小朋友们运用点线面三种形式来进行创作,或用点点水彩笔进行涂鸦,或用彩色胶带学习感受线条之美,或用各类材质的废弃布料装饰“面”,玩得不亦乐乎。

微信图片_20211023171711.jpg

这个设计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了诸多巧思。比如,地面上的猫咪是雕塑猫不同角度的倒影,孩子们可以从中更直观地理解什么是阴影。再如,雕塑猫周围新添了一道黑色的圆圈,是想提醒小观众们在与艺术品互动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一米线的距离。

微信图片_20211023171703.jpg

陆家宅幼儿园以《流动》为题,创设了“流动的视角”与“流动的建筑”,重点在于探索儿童视角下的美术馆,感知与表现相互联系的艺术观察角度。工作人员专门搭建了蒙德里安色块的透明作品。孩子既可以从外部观赏,也可以自由地钻进钻出,成为被观赏的艺术品。现场,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用环保材料搭建自我理解中的“空间”,还可以将作品直接穿在身上。工作人员介绍,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家长透过儿童的眼,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211023190725.jpg

微信图片_20211023190728.jpg

武宁新村幼儿园以《空间中的点与影》,将园林与屏风的概念相融合,了解色彩、空间的认知,感受现当代艺术的空间与创意。除了上述三大主题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折纸口罩、组装手链、彩笔绘画等教学活动。孩子们还可以在现场体验VR等虚拟项目。

微信图片_20211023171726.jpg

微信图片_20211023171716.jpg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是城市中的稀缺品。记者了解到,普陀区结合自身特色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进中心”、“进基地”项目,走出了一条具有普陀特色的“5+2”科学育儿创新之路。让区内更多的0-6岁幼儿及家庭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为适龄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以“幼有善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家长的感受度和获得感。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依托华东师大资源开展公益活动,掀开了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创新局面,在内在质量与外在展现上进一步得到提升,普陀科学育儿也将带来更多更专业更丰富的公益服务活动。



作者:吴金娇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主办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