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两会建个言 | 上海科普工作已步入高阶发展时期,要以制度激励更多科学家做科普 | |
2022-01-20 15:21:18 作者:吴金娇 |
上海科普工作已进入高阶发展时期。当公众面对有争议的科学议题时,来自科学家的科普尤为重要。在今年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建议,要通过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等措施,最大限度激发更多高层次科学家参与上海科普事业。
吴瑞君介绍,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两院院士、一流科学家的数量集聚,具有很高的科学素质,也具有开展科普活动的优势。然而,现阶段由于受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线科学家难以兼顾科普,专业科普人才紧缺,特别是高层次科学家投入科普不足的问题凸显。
一方面,科学家参与科普的持续动力来源不足。比如虽然科普管理是我国科学研究管理的一部分,但现阶段缺少对科学传播的精准评价,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机制去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到科学传播当中。另一方面,科学家、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导致科学家在面对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尤其是敏感的公共事件发生时,不愿意进行科普。
“针对当下科学家科普遇到的难题,我们应该探索出回答‘如何确定科学家科普活动的价值与成功’的策略。”在吴瑞君看来,首先就是要建立科学家科普的激励机制,增强科学家科普的动力和意愿。
具体而言,她建议有关部门构建支持科普活动的服务体系,为科学家搭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人才服务机构和科普平台,确保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比如,可考虑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全市有关单位切实把促进科学家参加科普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健全评估、激励机制,通过荣誉称号或者提升福利待遇等方式给予认可,最大限度激发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动力和活力。
此外,吴瑞君还建议加强科学家、公众与传播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老科学家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以及支持协会等社群组织参与科学和健康相关的活动。
“我希望可以通过为科学家提供科学传播资源、平台和路径,让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向社会供给科普而满足特定机构需求,让有潜力有意愿从事科学传播的科学家能获得渠道、资源与支持,从而激励科学家能够将科学发现以适合于公众理解的语言进行传播的同时,让公众理解科学实践、科学共识,能够科学家一样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吴瑞君说。
作者:吴金娇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文汇报图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