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护温暖校园,学生的急难愁盼老师用行动解答
2022-05-02 06:56:59 作者:姜澎 吴金娇

291429417jf0_副本.jpg

疫情下,大学校园封控已有时日。在复旦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学生滕馨雨一直是一名学生志愿者,最近,她的工作内容又多了一项:负责维护学生活动场地秩序。

严守防疫规定,复旦大学在对校园网格化管理工作作出进一步细化后,目前,学生可以错峰、错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在规定的网格范围内下楼活动。“看着同学们抓住春天的‘尾巴’出来走走,真的很‘治愈’。校园封控以来,我们的学习生活确有不便之处,但是同学们也都知道,必须坚持再坚持,早日战胜疫情,校园回归日常就在眼前了。”滕雨馨的话也代表了沪上不少高校学子的心声。当前,上海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刻,高校的疫情防控也正进入攻坚阶段,一刻也不能松劲。另一方面,战“疫”阻击病毒,却阻不断关爱与温暖。

微信图片_20220502065550.jpg

在特殊时期到来的“五一”,也迎来了特别的“打开模式”。

学术沙龙、云上知识竞赛、线上摄影展、“寝室歌王争霸赛”、线上演唱会、“最美寝室”评选……记者从多所沪上高校了解到,学校不仅安排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针对当前在校学子尤其是毕业班学子关心的毕业论文写作、就业求职等问题,学校也在加大力度提供支持和帮扶,老师们也将陪伴学生,一起守“沪”,迎接抗疫胜利的到来。

微信图片_20220501231415.jpg

网格化闭环管理中,这些“流动”让学生们很舒心

戴着“楼宇外出取餐临时出入证”的胸牌,同济大学在校生小杨在晚餐时段走进了四平路校区学苑饮食广场一楼。近日,同济大学对校区试行网格化闭环管理,非封控楼宇可安排学生代表和志愿者分时段、分批次前往所在片区的食堂取餐。从宿舍楼到食堂,沿途安排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指引路线。

在“闭环”的校园里,为确保错峰、有序、安全,上海外国语大学专项志愿服务队火速建立,迄今已有2000多人次投入校园应急保障。很快,老师们就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对不少学生而言,不能去图书馆借书,成了“心头的一桩大事”。

从4月11日开始,为配合两校区学生足不出户的管控要求,上外图书馆馆员化身“闪送员”,每日在教师志愿者和学校保安人员的帮助下,将图书送至学生宿舍。接到图书的那一刻,英语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19级博士生张锦龙惊喜又感动,“本想图书馆和宿舍楼都封闭了,我预约过的书拿不到了,没想到热心的图书馆老师电话确认了我宿舍地址,第二天我就拿到书了。”每一本书背后都是一群人的接力。许多学生泪目了,“疫情期间,所有老师都在加班加点,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在保障我们食物的同时,也很关心我们的精神食粮。”

微信图片_20220501231029.jpg

疫情期间,多所高校还为学生提供了涵盖学术主题、审美、历史、体育、音乐等各种知识领域的讲座,复旦大学邀请中科院院士袁亚湘等学术大咖和学生分享成长经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在线PK学霸笔记,并通过学生的在线分享,让学子们共同收获成长。

直播“带人”,尽全力疏解毕业班学生就业难

因为疫情关系,今年春招季,企业无法像往常那样走进校园,学生的线下面试、实习也受到影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2022届研究生小唐就遇到过“麻烦”:3月27日,因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她被转移到在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隔离,由此错过了几场春招招聘。眼看着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她不免感到担心。

在得知学生们的情况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迅速组织了云上毕业生推介会。首场推介会上,小唐就连续收到了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短短两天内,我就初步落实了就业意向,这下不慌了! ”

为了给更多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沪上不少高校主动靠前一步,创新就业形式,校领导纷纷当起学生的“后援团”,书记、校长直播“带人”,通过网络平台,向用人企业推介学生。

为帮助更多学生在线上面试中“一锤定音”,上海海洋大学的教师们自发组成了一个30人的“造型天团”,提供化妆、造型、证件照拍摄等服务。老师们不仅上门为学生提供简历修改服务,还进行“一对一”的线上面试指导,从谈吐、眼神到动作进行全方位辅导。

30200954o9dj.jpg

与学生同心战“疫”,解决学生急难愁盼。华东师范大学3月至今“就业面对面”的云端活动就没停过。学校还举办2022年“线上就业服务月”,就业形势分析、公费师范生政策解读、就业经验分享、模拟求职大赛、生涯规划讲座、选调生政策指导等别具特色的指导服务接续上线,共计开展各类就业主题线上大型指导活动100余场,学生在线参与逾2万人次。

导师组一周10小时交流,让学生学业、科研不掉线

得知学校要准封闭管理时,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李晨虹特意和爱人一起进校“被封”。“我放不下那群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我放心,他们也更安心。”李晨虹口中的“孩子”,除了多名在实验室开展创新项目的本科生以外,还有十多个研究生。尤其是今年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科研项目到了关键阶段,相对其他学生压力更大,“现在有李老师在,我们就有了定海神针,连工作效率都高了很多。”2019级学生王力说。

30165002284q.png

校园封闭以来,不少学生为学业和科研进展而担忧,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和研究生。而他们的担忧和焦虑,也都是老师们的牵挂。

在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老师们成立了导师组,除了担任志愿者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外,导师们每两天就在“云”端组织全体学生讨论研究进展和疑惑,保证一周10小时的充分交流,让学生对科研进展心中有数——来自科研工作的确定性,也能让学子们更加安心。

学生们细微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健康,也让老师们挂念在心。在得知学生潘在洲肌肉酸痛无力已两月有余后,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院长郭琪干脆化身“私人康复医生”每天为他诊治。除了导师们的关心,目前,学校还想方设法为学生组织线上、线下的活动,让他们在校园里的生活更丰富。



  作者:姜澎 吴金娇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各高校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