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访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未来已来!建一家真正的智慧医院,上海迎来好时机
2019-12-31 08:40:28 作者:樊丽萍

51231_p28.jpg

■嘉宾:郭重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采访:樊丽萍(本报记者)

我们正处在全球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中国经济转型的交汇点上。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

循着这个“大问题”,常年从事战略产业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郭重庆,最近一年将研究目光锁定在一个领域——医疗。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医疗服务还有一些短板要补。抓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为上海未来发展谋篇、蓄能,医疗领域蕴藏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缜密思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郭重庆将他近期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一条建议:或许,上海应该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院了。

围绕这一建议,郭重庆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目前最好的医院,都谈不上是智慧医院

“包括上海在内,尽管现在几乎所有医院都在谈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运用,甚至已经在患者就医导览和诊疗过程中引入了一些基于AI的技术和服务,但即便是目前最好的医院,都还谈不上是智慧医院。”面对记者,郭重庆开门见山:什么是医疗?医疗即服务。他说,医院不仅要关注诊疗技术的提升,更应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比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8000张病床,每天前去就诊的患者在2万至3万人;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闻名全国,3000多人就诊的“盛况”几乎每天上演……而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期待一个舒适的诊疗环境。

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就医体验?据郭重庆观察,单靠医院一方优化就医流程,无法解决系统性难题。当下的医疗行业,需要一次由技术驱动、通过技术“引爆”并重塑产业的系统性变革。而AI的出现,恰巧带来了这样的机会。

“与其说智慧医院寻求的是技术上的突破,毋宁说,它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的一种突破。”郭重庆认为,智慧医疗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衍生出的一个概念,具有开放、平等、协同、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同时也具有互联网经济的一般特征,以跨界、平台、生态、去中心化、共建、共享等为基本特征。

简言之,智慧医疗的实现,将弱化医患供求的不平衡,优化受空间地理影响的医疗可及性,削弱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同时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1231_p22.jpg

“蓝图”中的智慧医院,一切需要重新设计

那么,真正的智慧医院将以怎样的面貌出现?它和现在的医院又有哪些区别?

郭重庆认为,这首先取决于我们对眼前这场产业革命的认知程度。正所谓“未来已来”,各个产业都将遵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规律。而今后,每个产业的物理空间、信息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融合(CPSS),都将引领其发展方向。

“无论是在企业竞争、产业重塑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谁掌握了CPSS,谁就将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在郭重庆看来,互联网“下半场”的看点将切换到产业互联网,工业、交通、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都蕴藏着新兴产业兴起的机会。在这当中,上海最有条件、最有希望引爆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是医疗产业。

“上海的比较优势显而易见。”郭重庆分析,一方面,上海拥有国内最好的医疗资源,不仅有为数众多的名医院、名医生,还有知名医学院校、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医药研究机构,以及来自全球的药企巨头等;另一方面,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背靠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自贸区新片区的设立,也从制度层面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了先机。

51231_p24.jpg

郭重庆强调,智慧医院的“落地”,在物理空间上应该是一个新兴的、不同于所有传统医院的智慧医疗园区,一切需要重新设计。就像在白纸上画画,他勾勒出几根关于智慧医院“雏形”的线条——

医生从哪里来?上海乃至全国的名医、甚至海外知名诊所都可以入驻,每家医院的诊室只需几位医师即可,大量相关服务,如挂号、检测、结算等,全都交由第三方完成;

患者如何就医?按照就医流程设定无人车的运行线路,患者以无人车代步完成整个就医流程;

这里和传统医院的最大区别是,患者在园区中心区域接受诊疗服务,而园区外圈则可安排住院设施及家属陪护场所。

此外,医疗研发机构亦可同时入驻,“零距离”开展临床试验,充分挖掘医疗大数据,并寻找新的应用等等。

51231_p27.jpg

期待改变世界的产业变革场景能在上海“发生”

“智慧医院,不是去整合资源复制一个传统医院,而是要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全新的医疗生态链。”郭重庆认为,面对眼前这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需要攻克,但仍有很大机会实现从技术“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I的发展是由场景应用驱动的,中国网络规模巨大,应用场景丰富,数据优势明显,市场需求旺盛,这些天时地利,都有可能让中国成为未来的“赢家”。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拥抱这场科技革命,并为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郭重庆说,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不仅是民生渴盼,医疗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可小觑。无论是韩国的医美还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产业,都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极。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上海少生产一吨钢、少产出一辆车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在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领域,上海绝不能缺席。”展望智慧医院,郭重庆坦言,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看到这一改变世界的产业变革场景在上海“发生”。

作者:樊丽萍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