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复者突感腹痛,肿瘤医院“三步疗法”让这名肝癌患者重获手术根治机会
2022-05-17 16:57:14 作者:唐闻佳 王懿辉

屏幕快照 2022-05-17 下午5.58.25.png

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胆管癌的转化治疗,近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取得很大进展。以“介入”和“免疫+靶向”为特点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让许多错过或无法手术的患者重获根治机会。

尤其是近期,肿瘤医院肝外科主任王鲁教授接诊一位新冠康复的徐先生,突然出现双目发黄、上腹疼痛等不适症状,及时诊断为肝细胞癌,并经“三步疗法”后,肿瘤明显缩小,各项血象指标趋向好转,有望在下个月重获手术根治机会。

翻倍的生存率,专家决定这样做

50多岁的徐先生4月初感染新冠,经方舱治疗后痊愈。4月下旬,他出现两眼发黄、上腹部疼痛等不适,在外院初步诊断为胆囊癌。5月5日,他慕名来到肿瘤医院肝外科主任王鲁教授门诊,寻求进一步治疗方案。

读片灯下,经仔细捕捉影像片中肿瘤的“蛛丝马迹”,王鲁教授断定这不是胆囊癌,而是肝细胞癌侵袭胆囊,并且形成胆管癌栓堵住了胆管,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眼睛发黄,并伴有发热、恶心等不适症状。肿瘤大小近10公分,位于肝中叶,如能切除,仍有治愈机会。

“从发现到就诊,已过去一段时间,能否手术完全根治仍需谨慎评估,做好严格预案。”王鲁教授作为肝脏肿瘤多学科首席专家,就这一病例组织了线上多学科讨论。

“外科手术先行,先摸排一下肿瘤情况和侵袭范围,如果能一次性根治最好,倘若错过手术窗口期,也不能蛮干,可以考虑‘介入’和‘免疫+靶向’的多学科组合拳疗法,把患者‘转化’成可手术根治的患者。”肝脏多学科专家团队达成一致治疗方案。

科室严格按医院制定的工作预案,将患者尽快收入院。徐先生5月7日入院后经3天“缓冲病房”,于5月11日接受手术。

王鲁教授先用腹腔镜进入病灶“腹地”探路:肿瘤周围血管密布,张牙舞爪的肿瘤侵袭到周围胃肠等脏器,肿瘤周边有数枚子灶。“直接把肿瘤切下来,我们是可以做到的。”王鲁教授介绍,鉴于肿瘤的分期、位置和侵袭范围,孤注一掷地“硬开”,患者是达不到手术根治的疗效,一般而言5年生存率只有30%。根据先前多学科的讨论方案,决定“探查”后,给予患者多学科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二次手术根治,这样就能让患者获得根治疗效,经转化切除的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60%,与早期肝癌切除后的生存率相当!

手术中,王鲁教授先在腹腔镜下将肝肿瘤子灶切除,取组织进行病理,为下一步综合治疗打下基础。

“转化”治疗,肿瘤缩小可获手术根治

以“介入”“免疫+靶向”为特点的多学科组合拳疗法,已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开展多年,让众多这样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手术根治机会。

术后第一天,术中病理结果证实:徐先生是肝细胞癌,医生采用TKI类靶向药物联合免疫药物PD1对其病灶实施“精准打击”,这是整个治疗环节的“第二步”。

第三步则在术后第二天开展,徐先生被推入介入科治疗室,实施肝动脉灌注治疗。“相较传统介入手术,肝动脉灌注治疗可使病灶局部药物浓度达外周静脉化疗的数十倍,给药剂量大、起效时间快,对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有着很好效果,同时通过多种机制可以与靶向及免疫治疗起协同作用。”

术后仅4天,复查病人甲胎蛋白(AFP)显示:从术前的3225.00ng/ml,降至796ng/ml;异常凝血酶原从术前11499.56mAU/mL降至2183.64 mAU/mL,首诊时的不适症状均显著缓解,黄疸已经褪去。

腹部增强CT评估多学科治疗疗效显示:肿瘤直径缩小了近2公分,同时胆管癌栓明显退缩。病人总胆红素由术前165单位μmol/L降到基本正常。

王鲁教授介绍,“三步疗法”紧密相接,系统与局部治疗的多维度联合、多模式序贯显示出很好的预期效果,预计下月将能为患者择期实施手术根治。

“谢谢你们第一时间给我们治疗,期待下个月手术成功!”徐先生家属听后也甚感欣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1年完成肝胆恶性肿瘤1500余例。针对临床中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胆管癌的患者,开展许多临床和科研的探索。让原本这些丧失手术根治机会的患者,经多学科协同治疗后,可获得与首次根治手术相当的疗效,同时相关经验成果也多次刊发,并在多次国内外会议分享“复旦肿瘤”肝外科的经验和做法。



  作者:唐闻佳 王懿辉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朱一齐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