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陈赛娟委员:让更多中国方案“跑出来”,优化“转化医学大设施”政策环境 | |
2020-05-21 16:54:58 作者:唐闻佳 |
大科学装置建设是国家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建设中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其中之一,将打造成为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的平台,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造福于广大患者和人民健康。
疫情之下,更凸显这一重磅健康“大设施”的深远意义与建设的紧迫性。
本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血液学名家陈赛娟尤为关心这一全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政策环境”,带着“关于优化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建议”提案进京。
2011年,王振义院士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领衔团队完成的血液病诊疗与科研也再度让人们认识到转化医学的重要性。为促进转化医学研究,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批准立项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设施(上海),简称“转化医学大设施”。
陈赛娟委员告诉文汇报记者,与其他科学大设施显著不同的是,“转化医学大设施”不仅体现的是“物”“平台”,更体现的是“人”“健康”,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运行、考核和评价系统与其他设施有所不同。
“转化医学大设施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治疗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为目标,其中转化医学病房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将是转化医学大设施得以成功运行的核心组成部分。”陈赛娟委员表示。
近十多年来,我国对新药研发高度重视,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等重大专项,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布了一系列新药研发政策,我国I类新药申报和进口药申报受理出现了井喷式发展的喜人形势。然而,我国新药临床试验仍面临资源短缺、专业人员缺乏、配套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陈赛娟委员谈到,临床试验病房和专职队伍是新药研发的瓶颈,如何优化政策环境,促进临床试验机构开展新药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转化医学大设施”建设过程中,转化医学设施病房是设施作为临床试验机构开放的重要优势所在,该病房正是以I期临床试验为主,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
陈赛娟委员建议,从政策层面创新转化医学科技体系,以国家转化医学设施为基础,加强转化医学设施病房政策倾斜力度,出台政策激励释放新药创新能量。
具体来说,加强临床试验机构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建设部署,“转化医学大设施病房”具有优秀的临床试验设施,但作为业务指导、行业规范,国家科技部和药监部门应给与重点支持,可列入国家GCP平台的管理范畴。
为更好开展转化医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新设立二级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陈赛娟委员建议,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能获批率先设置临床试验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临床试验专职人员,将临床试验研究质量管理纳入医学专业课程。
她同时提出,要支持转化医学大设施临床试验专职队伍的建设,在职务提升、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保障临床试验研究人员的权益和收入水平,完善医疗机构收入分配机制,强化成果转化配套激励机制,作为国家级牵头单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视为相应国家级项目和科研成果。
作者:唐闻佳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