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偏科”,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最大的“中国特色”
2020-05-22 12:29:04 作者:姜澎

微信图片_20200520201811.jpg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偏科”,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此次参加全国两会时带来了一系列关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相关提案,他尤其关注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因为,特色性高校本来就是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而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大学,可说是最大的“中国特色”,在当下全球新一流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背景下,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尤其重大。

特色型大学具有“学科分布集中,规模较小;行业领域权威,影响力大;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应用性强”的共同特点。钱锋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说,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特色型大学相继走上综合性发展之路。高等教育分化明显,出现了“大而不优”“大而不强”“大而不特”的问题,直接导致高校特色不突出,与地方产业对接不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度降低。

钱锋告诉文汇报记者,他认为高等教育存在问题主要是一、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备。部分特色型大学“偏科”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人文学科短板明显,难以支撑起一流人才的培养。二是特色优势过于集中,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拓展能力不足。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优势越强越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影响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拓展。三是受行业发展影响大,学校持续性发展存在风险。产业发展态势会对特色型高校产生直接作用,影响了特色型大学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面向新时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推动实施制造强国重大战略,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中坚力量。”钱锋建议,首先要建立以中国特色为评价基准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双一流”评价体系。对特色型大学要有科学定位,必须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探索形成“双一流”战略中建设高水平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路径,引导特色型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到新方位,在服务行业发展中承担新使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展现新作为,不断强化内涵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钱锋还建议,要坚持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走特色型、创新型、开放型的发展道路。鼓励大学形成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示范性集成应用的整体发展;引导形成开放办学的局面,加强交流合作,面向需求拓展学科服务领域,集成解决交叉领域和新兴领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引导特色型大学加强创新,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和成果。并且要提升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引导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以“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推动我国培养工程科技人才与应用人才又精又专,助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