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逆势飞扬,上海力助外资跑出加速度|报告热词,上海实践 | |
2020-05-22 15:00:55 作者:唐玮婕 |
报告热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上海一直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在当前全球战“疫”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资本都在寻找更安全的“避风港”。今年的全国两会现场,“稳外资”成了一大热门话题,不少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首要一招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缩减负面清单,不断放宽市场准入。这也恰恰是上海正持续发力的方向——多措并举鼓励外商来沪投资兴业,推进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今年一季度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成功实现逆势飘红。
作为新一轮金融对外开放项目清单中的重点项目,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大韩再保 险上海分公司前不久双双在沪完成“云开业”。外资加码涌入既是对上海持续推进金融对外开放的最佳回应,也透露出这些全球知名金融机构对于中国市场前景的普遍看好。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郭利博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机遇之一, 也是摩根大通全球及亚太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根大通证券选择在上海设立,因为它在中国乃至全球来说都是最充满活力的城市,并且正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目前,上海正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举措招商稳商。例如,允许外资资管机构以一个主体申请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中的一项或多项试点资质,并办理产品备案;将原有的分批开会评议制度简化为线上提交申报材料,实现 “即申报、即受理、即评议”等。这些举措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国际资管机构来沪展业的便利度。
放宽市场准入将激励更多的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逐步取消部分行业外商投资股比限制,无疑会坚定外资投资的信心。
就在4月,上海推出包含“稳外资”24条举措的《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建立招商引资奖励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金融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和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和政府采购……这些拓宽“赛道”的组合拳,赋予外资在沪发展的“加速度”。
手举一张多年前陆家嘴的老照片,科思创(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告诉记者,画面上的大楼正是公司在浦东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前不久,这家扎根上海多年的全球最大聚合物生产商升级了现有的地区总部,“新总部集投资、管理、经营和研发于一体,将完善我们在中国的布局,充分显示出公司对于上海、对于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打开浦东新区最新出台的《推进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升级”成了其中的一大关键词。16条措施明确了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聚焦总部功能复合能级提升,支持亚太总部、全球总部落户浦东;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向多功能复合型方向升级,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财政支持,等等。这一新政拉开了整个区域总部经济能级加速提升的大幕,未来这里将成为全球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节点。
从管理型总部转型为投资性总部,科思创今年也要在上海继续提升能级,把亚太区研发创新中心也纳入进来。这一连串的举动意在更快速、高效地拓展中国市场,“疫情带来的是短期影响,不会改变我们的长期战略,”雷焕丽表示,“总部的升级会给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让我们更好服务中国、辐射亚太、引领全球。”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