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医学院:培养更多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医学生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2023-05-08 06:42:47 作者:唐闻佳

VCG教育.jpg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火热开展。“当一名好医生,既要有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也要有扎实的临床技能与知识储备,更要有勇攀医学高峰、冲击医学科研未知领域的冲劲与韧劲,这给当前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召开的一次工作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一边与教师们共同打磨医学院的思政课程,一边分享自己的感悟。

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医学生?如何让医学青年的个人发展奋斗与行业所急、国家所需“双向奔赴”?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上海交大医学院深入调查研究医学院育人根本,努力回答时代之问,近期以“学思践悟二十大,行走课堂启新程”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正式启动。

穿越百年红色地标,在行走中感受“医学之重”

一公里,一小时的行走,用脚步串联起穿越百年的红色地标,更在行走中感受“医学之重”,这就是上海交大医学院全新启动的“行走的思政精品课程”。

黄浦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中共一大纪念馆是开讲思政课程的最佳实践基地,而上海交大医学院同样具有深厚的红色医学底蕴。

“由百年党史看交医历史,红色印记是最鲜亮的底色。”江帆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说,上海交大医学院校园内有一批红色地标,东一、东四、东八舍,以及老红楼等所在的这片校园曾作为上海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救助所、淞沪会战中的第三救护医院、“一·二八”事变第二十八伤兵医院旧址,被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收录于《红色文化地图》。

更令人动容的是,一大批医学先贤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白袍红心”。牛惠霖、牛惠生诊治红军将领、引领医学发展;倪葆春建立中国首个现代整形外科、中国第一个血库,成为中国第一位义务献血志愿者,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王振义院士用8年时间,在不足5平方米的实验室里完成世界级成果,扭转全球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命运……日前,江帆与30余名师生党员共同开启“行走的思政精品课程”第一课,师生们从位于上海交大医学院内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勉励寄语石刻出发,路经韬奋纪念馆、周公馆、马恩雕像广场、渔阳里、又新印刷所、上海医药大厦等红色地标,最终抵达中共一大纪念馆。

“在行走中,我们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医学前辈的故事更立体了。他们不再仅仅是教科书上赫赫有名的医学大家,更让人感怀的是,他们将毕生事业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在一起,这是大医之大爱。”一名医学生畅谈自己的从医理想信念。

特殊备课,区校共建努力回答“时代之问”

值得一提的是,“行走的思政精品课程”的备课方也很特殊:采取多方联动,超越了医学院的“围墙”。

就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当天,上海交大医学院牵手黄浦区、中共一大纪念馆共同举行精品思政课区域共建签约。未来,三家合作单位还将围绕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示范精品思政课程,共同开展红色文化课题理论研究,促进思政育人品牌文化共融。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紧密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各项要求,尤其在调查研究医学院思政教育“金课”打造上,就如何把思政课讲深、讲实、讲透,反复研磨。

“走到今天,一方面技术飞速发展,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医学问题待解,还有很多患者等待着挽救生命的新疗法。我们更要思考,如何提升医学青年的创新力,勇闯医学无人区。”江帆说,从世界首次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首创癌症诱导分化治疗,到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手术,上海交大医学院拥有诸多辉煌的创新历史。如今,这一行走的思政课有一站是上药集团,就是为了厚植青年学子的创新精神。目前,“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已经成立,目标就是要助力实现生物医药领域更多“从0到10”的突破。



  作者:唐闻佳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