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了二青会攀岩赛场的冷清,很难想象,同样烈日当头的太原市小轮车赛场,竟然会在这样一个工作日的正午人声鼎沸——能容纳数百人的场边坐席挤得满满当当,其中甚至还有百余位自发组团前来的当地老年骑游协会成员。小轮车呼啸而过时扬起的尘土,选手们飞跃土包时的阵阵惊叹,仿佛将这群平日与山地车为伴的老骑手们也带回了青葱年少的时光。这早已不是他们首度观看BMX小轮车赛事,但用其中一位爱好者的话说,“每一次都激动到恨不得自己上场。”
2004年,也就是国际奥委会宣布BMX小轮车成为北京奥运会正式项目的一年后,国内首个国际性BMX小轮车赛事正是在这片场地举办。多年以来,太原市小轮车场地见证了一项又一项赛事落地,一批又一批选手成长,但中国的小轮车事业却始终未能逃脱小众运动的宿命。
这里的选手大多有着不同的过往
由于年龄尚小、未曾经历太多世事,青运会其他项目的体校组选手大多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但在BMX小轮车赛场,骑手们的过去往往截然不同。从因青春期迷茫而转项小轮车的前女子举重选手,到受限于身高而不得不放弃过往事业的前男篮球员,甚至有人带着玩票性质临时参加小轮车比赛——杭州队部分选手本为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因实力不足、年龄过小而无法进入场地自行车赛的正式名单,两个多月前“凭借着较强的车感和身体柔韧性”临时转项,在那之前,他们对这项运动的认知仅仅来自于“抖音”上的热门视频。
对于这群半路出家的骑手而言,BMX小轮车既是天使,也是魔鬼。女子BMX小轮车泥地越野赛体校甲组资格赛第三轮,宁波队选手薛飞高从7.2米高的起点高台俯冲而下,飞跃第一个土包时就失去了平衡,重重摔在赛道上,痛苦地捂着手臂。这是每个小轮车运动员都曾经历过的事情,频繁到已融入他们的训练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上场地训练,百密总有一疏。”在酒泉队选手赵晓礼的记忆中,最惊魂的回忆来自训练中的一次摔落,“胸部和腹部同时着地,吸不上气也吐不出气。”那个时刻,他认定自己活不了,幸而经事后检查,只是摔落引发了暂时的岔气。在抱着玩票心态转向小轮车世界前,赵晓礼曾在市体校练了两年篮球,即便明知要面对的是一项危险性颇高的运动,他也从不后悔,“骑着小轮车飞起来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是你的。”
曾在枯燥的举重赛场一度迷失自我的江苏队选手张玉,练了半年小轮车就遭遇锁骨骨折,却对这项更有趣的运动为自己找回人生方向而充满感激;就在本次比赛前两天才刚刚遭遇伤病的前短跑选手段震宇,如今回忆起当初在田径场训练时被小轮车教练相中的经历还满脸笑意,与多数同行一样,“刺激”是他为小轮车深深着迷的原因。据段震宇介绍,随着小轮车运动的发展,如今国内几乎每个月都会组织高水平的全国性赛事,只不过多数时候,赛道边的看台总是冷冷清清。
这一切听起来很美,但换个角度思考,多少令人心生困惑。小轮车这项兴起于欧美、植根于街头的极限运动,在国内不过成了又一个纯竞技性质的小众运动。从这批因迷惘、无奈等各种原因转项的专业选手,到一个又一个观众寥寥的竞技性赛事,其中几乎难觅民间选手的踪影,所谓的小轮车市场更是无从谈起。
迷人、危险却又昂贵的运动
收获两金三银三铜的酒泉队是本次二青会BMX小轮车泥地越野项目的最大赢家,这支由前亚锦赛冠军逯艳执教的队伍此次派出了16名队员参赛,而小轮车的数量则远远超出了这个数字。“每个优秀运动员至少得备两辆车,”据车队机械师张程介绍,专业的BMX小轮车价格大约为每辆人民币7万元,因为频繁碰撞与摔落,使用的周期不过一到两年,这还没有算上选手们全身的护具。从前后轮与链条的精准度,到车辆的维修,机械师的工作细致而又繁杂,张程并非相关专业出身,曾是小轮车运动员的他从教练手中继承了这门手艺。“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哪怕前后轮稍微调偏了一点,都能感觉得到。”
专职的机械师对于小轮车选手而言未必是刚需,按照张程的说法,悟性高的运动员最快只需一年多就足以自己维修车辆,但这项运动高昂的成本却是无法回避的话题——毕竟,轻量化的车身需要大量碳纤维的堆积,而车辆的安全性又得依靠高强度的材料保障,即便选手在运动生涯初期可以忍受较重的车身,但安全性的基本需求已决定了小轮车成本的下限。在张程看来,“在国外,选手们依靠商业赛事的奖金与赞助商的投入维持生计,但在国内商业赛事很少,社会俱乐部的数量有限,生存并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何BMX小轮车在国内始终无法走出小众运动困境的原因:一直以来,这项运动得以发展的都只是竞技体育的金字塔尖,市场的培育抑或项目的推广却始终停滞,而这反过来又成了阻碍中国小轮车竞技水平发展的最大阻碍。
得益于部分国内赛事的特邀,赵晓礼曾与国外优秀选手有过为数不多同场竞技的机会,也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彼此间的悬殊差距,“需要提高的太多了,我们都是十四五岁才接触小轮车,国外选手四五岁时候,连车把都抓不稳就开始玩了。”经济水平的差异或许在其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在逯艳看来,阻碍中国小轮车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起步过晚以及理念保守,“毕竟这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对于小轮车,国外家长的接受程度要比国内高得多。”
(本报太原8月14日专电)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谢笑添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