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计镇华、金宇澄、陈村……诸多文化名家以书画写就的庚子疫事集结在这个展

文汇网

古美艺术中心展览现场.JPG

文化名家如何以艺术的方式真实记录庚子年所面对的疫情?且看同时汇聚在于上海古美艺术中心及罗浮紫艺术馆举办的《庚子艺事展》中的180余件作品。

这次展览的参展者共有60余位,除了艺术界人士,如九旬艺术名家夏阳、韩羽,收藏大家张宗宪,也包括不少戏剧界、文学界等名家,如京昆名家尚长荣、计镇华,文学名家金宇澄、何立伟、陈村、毛尖,等等。展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雕塑、书法等门类。

640-15.jpeg

▲张宗宪作品

展览更多呈现文化艺术界人士用手中的笔、以艺术的形式在疫情期间的记录与呈现,包括真实生活与所思所想。参展作品中,既有反映疫期生活的“口罩”系列作品,也有记录医务人员参与抗疫的画作,还有在疫期记录现实的书画诗词作品,以及艺术家疫期闭居期间所作的花卉、山水、人物画作以及速写、金石题跋等,无论是参展名家之多,还是涉及题材之广,都令人大开眼界。

640-4.jpeg

▲韩羽作品

90岁的知名画家韩羽以写意性的笔墨绘写了一只猫,上书“我屋无鼠”。

94岁的香港知名收藏家张宗宪专门为展览书写了《庚子艺事展》五个大字。

微信图片_20200628115544.jpg

▲曹刚作品

80岁的尚长荣送来两件书法作品,都与他在京剧舞台饰演的历史人物有关,一件是书写的曹操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件是书写了《贞观盛世》中魏征的唱词“梨花凝春韵”。尚长荣说:“中国素来有以艺会友,以戏会友的习惯,从事文化工作一定要身体力行,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多唤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不断把有力量、讲道义的好戏奉献给观众,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魅力。”

640-5.jpeg

▲尚长荣作品

知名作家陈村、何立伟、金宇澄等也罕见地以画作参加了这一展览。对于参展作品,金宇澄说:“很难确切表达这大半年来的沉重感,我和大家一样,一直在家,藏书票和钟魁是跨年期间想到就画的,庚子、鼠年、蝙蝠、福,梅花,一看这些新春元素,对去年就特别怀念。”

作家、美食评论家沈宏非仿效古人画饼充饥法,在口罩写字画画,最终成了一个“四菜一汤”的装置作品。

640-13.jpeg

▲金宇澄作品

知名画家、上海美协副主席李向阳有感于疫期一些女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疫区,画了一批作品,以《天使》命名。他说,“都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却有一批又一批普普通通的女人,赌上脸,博上命,在战场上,与死神对决。”

640-10.jpeg

▲李向阳作品

文博学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疫期隐于家中研究金石与青铜器铭文,此次展出了他的一组关于青铜器的题跋与考证。

15  季崇建《题唐碑拓片》_副本.jpg

▲季崇建《题唐碑拓片》

画家、设计师王震坤画出了鼠的十二相,他说,“相比人类,老鼠的生存能力是最强的。这次疫灾居家时期,我画了一些老鼠的小品,就是处于老鼠的一些断想思考。即使四面楚歌,也要积极进取;即使年岁再老,也要咬文嚼字;即使差评如潮,也不放弃对大米的追求。”

640-6.jpeg

▲王震坤作品

对于策划这样的展览,艺术监事谢春彦撰文说:“研墨调朱,以笔作刀枪,与‘新冠’小儿一战。呼朋唤友,近召海上,远邀欧美,同行同道,作同心同义诗书画。”策划人之一的江砚则在展览序言中写道:“当生命受到病毒威胁,艺事,似余事。然,无奈禁足,文字或图画,仍是思考的出口、历史的注脚。疫情稍缓,友朋聚首,言及禁足期间的思索和创作,便生出同道合展之念来。”

640-7.jpeg

▲王国安作品

此次展览由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山东中国文学博物馆、上海古美艺术中心、罗浮紫艺术馆等主办。

老报人、文化学者郑重任学术顾问,艺术评论家谢春彦为艺术监事。

640-3.jpeg

▲谢春彦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628120343.jpg

▲何立伟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628120356.jpg

▲陆灏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628120425.jpg

▲顾村言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628120409.jpg

▲毛尖书法,谢春彦配图


作者:范昕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