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远舰”被发现!沉睡百年的战舰与舰上的他们……

▲工作现场航拍照(左前方为老人石,远处为黑岛山脉)

9月21日,国家文物局宣布位于辽宁庄河黑岛海域的沉船为北洋海军的经远舰。这一考古调查也破解了早先围绕在经远舰身上的沉没地之谜。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对于近代史、海军发展史、世界海战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经远舰是德国设计制造装甲巡洋舰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发现为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致远舰的僚舰:

德国设计制造,甲厚抗击打,1887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当时清朝的北洋舰队实力较强,被公认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

▲经远舰图文资料

1885年8月4日,李鸿章电令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订造两艘巡洋舰。1885年10月1日正式签订合同,向德国Stettin的Vulcan船厂订造两艘装甲巡洋舰。两舰由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经远舰1887年7月建成,后留用北洋,并于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师。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同年9月17日中日主力舰队在黄海北部海域发生激烈海战,北洋水师共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4条战舰沉没在交战区,距今日121年。

经远舰长82.4米,宽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吨,动力采用2座3胀往复式蒸气机、4座圆式燃煤锅炉(每座重38吨),双轴推进,功率5000匹马力、航速15.5节、载煤量320-350吨,水线带装甲厚9.5-5.1英寸,装甲甲板厚3英寸(倾斜处)/1.5英寸(平坦处),炮座装甲厚8英寸,炮盾厚1.5英寸,司令塔装甲厚6英寸,全舰编制202-270人,管带为副将衔。

经远号配备双联克虏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13.5吨,35倍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150mm炮2门(每门炮重4.5吨)、75mm克虏伯炮2门、47mm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mm哈乞开斯炮1门、37mm5管哈乞开斯炮5门、18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3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艏撞角下方)。

经远舰甲厚抗击打,致远舰快速善攻击,两舰各有特点、相得益彰。北洋水师成军时,经远舰是致远舰的僚舰,两舰一起被编入了北洋水师。后来,邓世昌、林永升两位管带分别率领致远舰和经远舰参加北洋水师的训练、巡航等军事行动。

见证甲午海战:

“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

1894年9月17日,经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海战中顽强作战,终于不敌,沉没于北纬39度51分,东经123度40分7秒的海面,管带以下231人壮烈殉国,16人生还。

中日甲午海战中管带林永升和经远舰官兵壮烈殉国的故事现在还在黑岛镇广为流传。据说,当时住在海边的老百姓都听见了海上传来的隆隆炮击声。庄河市离休干部,曾经在庄河市史志办工作过的张天贵老人还清楚地记得老辈人向他讲述的战争往事:“甲午海战那一天,农民要上山干活,忽然听到海里炮声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胆大的人跑去看热闹,胆小的都跑回家里趴(躲)起来了。第二天,有渔民出船,看到海面上有几个奄奄一息的人,抓着漂浮物漂到了老人石(黑岛镇近海的一处礁石)附近。渔民们上去救,一共救上来16个人。 ”

▲2014年8月26日,辽宁省相关部门正式在礁石上立碑“老人石”。

经远舰曾在中日甲午海战前到日本访问。当时日本海军还没有后来的规模,经远舰在日本访问期间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刺激的日本人随后制定了发展海军的政策。

甲午海战中,经远舰的精彩表现不亚于致远舰。对于勇战沉没的经远舰,连日本海军也不得不表示敬意,称“敌军终未升起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当可瞑目海底。”

管带林永升:

“争先猛进,死事最烈”

▲林永升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参加了中国近代海军学校的第一次远航实习,周历南北洋。后以千总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深造,在英国海军装甲战列舰“马那多”号实习。回国后调入北洋升任守备、都司,曾任“镇中”舰管带,1887年赴英国接收“经远”舰,升任游击管带“经远”舰。北洋成军后升任左翼左营副将,后迁至总兵。

1894年9月中旬清政府派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率领10艘军舰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赴大东沟,17日晌午,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海军中将伊东祐亨率领的12艘舰艇相遇,并遭其猛烈炮击。清军将领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等率舰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海战,战斗持续5个小时,于傍晚结束。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敌众我寡的危难之际,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督率全舰官兵勇猛抗敌,直至经远舰沉没于黑岛南海域老人石附近,林永升与全舰20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林永升阵亡后,清政府以其在海战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照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

从获救官兵的讲述中,当地人了解了经远舰和管带林永升的“最后时刻”:在激烈的交战中,经远舰遭到了日本第一游击队的围攻,林永升和舰上许多官兵都负了伤。此时,若紧急靠岸,只需10多分钟林永升和舰上官兵便可转危为安,但林永升宁可战死也决不撤出战斗。

1921年版《庄河县志》中这样记载:“是时,舰在虾老石(即老人石)东八里许,士卒皆请林就岸,林不肯,躬亲炮弹,督战未几,左臂中弹,舰突亦被击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内,扁锁仓门,危坐以殉。 ”

此后,经远舰拖住日本舰队的精华——第一游击队长达1小时之久,为其他军舰自救、重新组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此期间,经远舰遭受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毁灭性的炮火打击。林永升与全舰官兵“奋勇摧敌”,“拒战良久”。林永升阵亡后,其余官兵仍前赴后继,殊死抵抗,直至战舰倾覆沉没。

为纪念这位爱国将领,在中日甲午海战百年之际,黑岛村人民在黄海岸边的鳌头山塑以林永升全身塑像。1997年5月,这里被确定为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人评论林永升:堪歌堪泣景林公,一百余年日永东。宁许倭奴凌寸海,敢将舰马啸罡风。

铭记:

经远舰上的那些英烈们

“经远”帮带大副陈荣,广东番禺人,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经远”帮带大副陈策,船生出身。

“经远”驾驶二副陈京莹,福建闽县人,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鱼雷大副李联芬。

“经远”枪炮二副韩锦,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枪炮三副张步瀛。

“经远”枪炮三副李在汉。

“经远”总管轮孙姜。

“经远”大管轮卢文金。

“经远”二管轮陈应虞,机匠出身。

“经远”二管轮刘昭亮,马尾船政学堂毕业。

“经远”三管轮高来,机匠出身。

“经远”三管轮王举贤,天津水师学堂毕业。

“经远”枪炮教习陈恩照。

“经远”枪炮教习江友仁。

来源:综合

编辑:施薇 邵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