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文化,见证上海考古不断发展的四十年

马桥文化红陶罐,马桥遗址出土

马桥文化是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遗址是马桥文化的典型遗址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地。马桥遗址的发掘和马桥文化的命名对于上海考古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上海考古不断发展的进程。

1960年马桥遗址的发掘是上海地区第一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大,发现遗迹和遗物都极为丰富。马桥遗址的发掘改变了以往认为上海无古可考的错误认识,考古发现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1990年代,当考古学者再次发掘马桥遗址时,除了强化对遗址和马桥文化更加细致的考古学基础研究外,广泛地采用了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利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从地理学、动物考古学、陶瓷理化分析、体质人类学、古DNA等角度深入研究各个时期的人地关系、先民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提升了上海考古研究的水平。

马桥文化有槽石锛,马桥遗址出土

马桥文化是第一个以上海考古遗址发现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迄今为止,长江三角洲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获得学术界公认的考古学文化命名共有五个,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到马桥文化,其中有三个是因上海考古遗址的发现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马桥文化的命名填补了本地区夏商时期文化谱系的空白。

马桥文化的发现和确认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从社会发展而言,良渚文化无疑代表了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巅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具有早期国家形态的社会,以良渚遗址群为中心代表了中国史前城市文明的典范。与良渚文化的辉煌相比,马桥文化无论从聚落规模、社会分层还是从社会生产、高等级玉器制作等方面都有巨大的落差。马桥文化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文明是脆弱的,社会的发展也并非简单地直线上升的态势。近年来,广富林文化的新发现又使我们认识到从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的转变具有更多的复杂性。

马桥文化与广富林文化一样,也是包含多元因素的文化综合体。马桥文化中罕见的青铜器很可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的影响,而陶簋、蘑菇形捉手器盖等陶器的风格又与山东半岛的岳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与来自南方印纹陶传统的文化因素结合,反映了夏商时期本地区多元文化的特色。不同文化因素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融合,为深入探讨青铜时代早期东南沿海地区大范围的族群迁徙和文化互动提供了新的课题。

马桥文化展示馆

1978年,考古学者正式提出了马桥文化的命名。历经40年,马桥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为了纪念马桥文化命名40周年,马桥遗址所在地——闵行区各级政府极力推进马桥遗址的保护和马桥文化的宣传。

考古学的魅力在于它通过考古调查、考古发掘从地下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到整理发掘成果,通过分析、研究,不断形成关于人类过去历史的认识。马桥文化遗存的发现与发掘已经60年,从马桥文化命名开启新的研究阶段,也已历经40年。

考古遗产是历史馈赠给当今社会的重要文化财富,考古学作为了解人类过去历史的重要手段,架起了沟通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桥梁。因此,为了让社会大众分享文化成果、普及考古知识,考古学者有责任宣传考古成果,更好地与公众分享考古发现以及古代遗存的价值。不仅仅与社会公众分享文化遗产的新收获,也希望能够透物见人,通过发现的遗存和遗物向公众展现马桥文化社会生活的图景。

(作者为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

作者:陈杰

编辑:李硕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