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术骗子”真厉害!质疑其造假漫天飞时,他再次发力,连发3篇高水平文章作为回应

▲武汉大学李红良(中)指导学生做实验。

刚被打假又连发3篇高水平文章!这个“学术骗子”真厉害!

前段时间“武汉大学长江学者涉嫌造假”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武汉大学官方调查指出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的行为。消息一出,终于给“中国良心”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2018年6月4日,众多学者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质疑李红良涉嫌造假。对此,李红良进行了正面回应 。自6月在《自然医学》的“交锋”后,6位美国基因治疗领域的专家感到失望。“我们提出批评,他却回复了一堆垃圾。” 其中一位专家事后说道。他们认为,不值得再为此浪费时间。

有专家公开发表意见称:我支持肖卫东,高光坪等在今年6月《自然医学》和Mingozz博士在最新一期《分子治疗》中对李的质疑,也支持之前霍文哲对李学术不端的指责。因为对李红良的工作和学术作风不以为然,已经有先入为主的心判,所以担心评论会有所偏颇。很抱歉我不能对此发表我的评论,谢谢。

后来,李红良又在2018年9月18日上线的《分子治疗》(Molecular Therapy)刊发评论 ,又有几位基因治疗领域的专家发表了批评意见,至此公开质疑李红良《自然医学》论文的专家已有9位。

为何基因治疗领域的专家们分分“攻击”李红良?

这一切要从今年1月18日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发布的一篇《“千人计划”专家举报武大“长江学者”论文涉嫌造假 | 调查》说起。

文中称,几个月前,武汉大学一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向“知识分子”举报该校基础医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李红良两篇论文涉嫌造假,举报的疑点包括相关猴子实验周期远没有达到论文中声称的30周和32周的时间,以及实验中十分关键的肝脏门静脉注射的猴子数量也不够等方面。

1月18日下午,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武汉大学动物实验室已经在网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但是其中的信息有不实的部分,团队正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查和回应,具体是哪几个部分还需要详细的核实。

文章列举两大疑点:猴子实验周期不足、关键实验用猴数量不足

该文章称,李红良被举报的两篇文章发表在《自然·医学》上,题目分别为《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多泡体调控蛋白Tmbim1通过靶向Tlr4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文章称,被举报两篇论文属同期研究。

此外,该文章提到了关键的猴子实验,并表示有猴子实验周期不足、关键实验用猴数量不足等两大疑点。

学校回应:文章存在个别疏漏,但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1月29日下午,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李红良团队被举报学术不端的调查意见》(下称“《调查意见》”),认为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在1月29日发布的《调查意见》主要含三点。

一、举报涉及的实验猴的申请、购买、运输、饲养以及实验全过程均有原始证明材料和实验记录,手续齐全,没有发现造假行为。

二、举报涉及的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PGS5论文中的个别图片问题,李红良团队已通过正常程序与编辑部进行联系更正;举报涉及的《自然 医学》论文中的个别图片在线版与正式版的不一致性,属于出版过程中编辑和校对问题。

三、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

现在78岁的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院士表示,“是学术造假、学术不端,还是由于经验不足、实验不够细心所造成的一些疏漏,我个人认为需要严格区分。”

从公布的调查意见来看,李红良团队被质疑的行为被校方区分为“疏漏”: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

▲李红良的百度百科资料

当然,这一切纷扰并没有影响李红良继续科研,就在质疑漫天飞的时候,他继续高歌猛进,在全球顶级综述及相关杂志再次撰写3篇文章,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领域的最新进展。

经过iNature专业的检索,我们发现,李红良团队近1年,在Nature Medicine等杂志发表了共13篇高水平文章,其中包括8篇研究论文,4篇综述,1篇回复

2018年9月19日,李红良等人在Annu Rev Pathol杂志上发表题为“Innate Immune Signaling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综述,该综述总结了先天免疫系统如何与代谢紊乱相互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中引发免疫依赖性和免疫非依赖性发病机制,作为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代表;

2018年8月18日,李红良等人在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发表题为“Role of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综述,该综述的重点是突出新发现的证据,证明先天免疫在NAFLD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这种肝脏发病谱中炎症和代谢的不同途径的整合;

2018年6月27日,李红良等人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发表题为“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6 protects against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suppressing ASK1”的研究论文,该文章将ASK1鉴定为CARD6的新型信号传导伙伴,并强调CARD6是肝脏I / R损伤的关键调节因子。

对此,小编不由得说一句,“佩服!”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