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人就不能忘记他!今天是钱学森诞辰107周年纪念日,缅怀这位人民科学家

2018年12月11日

是钱学森诞辰107周年纪念日

钱老的事迹人们耳熟能详

今天,我们用一组照片

纪念和缅怀这位人民科学家

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书香门第。长辈的言传身教,为他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图为钱学森儿时分别与父亲钱均夫、母亲章兰娟的合影。

△钱学森父亲的好友蒋百里先生在他小时候,经常给他讲爱国故事,让他从小明白了很多道理,多年后成为了他的岳父。

△儿时的钱学森。钱学森曾回忆,他在北京师大附小(当时的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听过时任老师邓颖超所作的爱国主义演讲,留下了深刻印象。

△钱学森就读的北京师大附中。1923年至1929年,钱学森在北师大附中学习。多年后,钱学森回忆,在那里度过了一辈子也忘不了的6年。

△钱学森的语文老师董鲁安。钱学森回忆,当年我们在附中上学,都感到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压在心头,老师们、同学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努力学习,为了振兴中华。董鲁安老师把课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课。我们从那个时候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要感谢老师。

△钱学森与父亲、母亲、祖母以及女佣在杭州家中。

△钱学森晚年所列的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17位长者名单。

初心壮志科技救国

△中学毕业后,钱学森在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感召下,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1929年,钱学森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攻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这是钱学森在大学期间的水力学考试试卷,卷上有6道题,钱学森全部答对,只是在最后一道题的运算中,漏写了一个下标“s”,得了96分。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本飞机的肆虐,使钱学森深感发展航空工业的重要性。这使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他要改学航空工程。怀着“航空救国”的远大理想,四年级时,钱学森选修“航空工程”课,还发表了《火箭》等多篇相关的论文。

△钱学森(前排左一)在交大铜管乐队时合影。

△1934年7月,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从交通大学毕业,随后,他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身着学士服的钱学森。

△1935年8月,钱学森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深造。临行前,他向同学袒露心声:“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

△钱学森1935年从上海出发去美国留学,在轮船上留影。

心系祖国艰难归国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年后顺利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学习过程中,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转向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冯·卡门的指导下,年仅27岁的钱学森提出了“卡门—钱近似”公式,解决了当时航空界的一大难题,很快成为当时世界航空理论方面的顶尖科学家。图中,后排站立左二为钱学森。

△1945年4月,钱学森(上图右四)随冯·卡门飞赴战火纷飞的德国进行考察。

△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于上海结婚。同年9月26日,二人在美国波士顿安置新家,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一台钢琴。

△回忆起在美国取得的成就,钱学森曾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时,钱学森迫切希望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图为194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时留影。

△1950年11月,钱学森在美国移民局的听证会上。就在钱学森积极筹划回国的时候,厄运不期而至。钱学森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局指控为美国共产党员,继而受到种种不公待遇,受到长达5年的监禁。

△1955年6月,钱学森从一份中文画报看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老先生出席活动的照片,钱学森用香烟纸当即给陈老先生写信告知:“自己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请求祖国就回国之事给予帮助。

△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周总理指示中方代表王炳南大使以此信为依据,与美方进行交涉和斗争,1955年8月4日,美国司法部最终签署同意钱学森离美的通知。

△钱学森一家回国时的身份证明文件和船票。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踏上归程,此时这位孤悬海外多年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游子脸上,露出了幸福、温馨、胜利的微笑。临行前,他告诉美国记者:“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勇担大任开辟伟业

△1955年,钱学森辗转回到祖国,国家的需要使得他做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这是钱学森撰写的《导弹概论》手稿,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之作。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在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的领导下,钱学森肩负起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重任。图为《军委会上绘蓝图》油画。

△为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钱学森在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三年后,主动辞去了院长职务,改任副院长,主持技术工作。

△1964年12月26日,钱学森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那年的10月1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钱学森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我国首次“两弹结合”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70年4月24日,钱学森牵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同年5月1日,钱学森同志与参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钱学森与科研人员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初,钱学森便开始筹划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悉心指导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培养造就了一支航天医学科技人才队伍,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基础。

△钱学森在讲台上。在钱学森的培养和指导下,中国航天科技队伍中的许多青年才俊成长为领军人物。

△1980年6月5日,钱学森登上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看望船员。这是迄今为止,钱学森留下的唯一一张敬军礼的照片。

△1986年6月,钱学森到航天部办公楼畅谈航天事业30年。

△1986年6月,钱学森与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庄逢甘合影。

△1986年,美国政府邀请钱学森访美,试图以民间方式弥补过去对他的不公正待遇,但政府不愿作出表态。钱学森回复说:“我们中国人有国家的尊严,美方既不能为过去对我有不公正待遇表态,那我就不能再去美国。”

△1989年,钱学森获得了“小罗克韦尔奖章”,面对荣誉,他说:“今天给我的奖,说是第一个中国人得此奖。我说,要紧的是‘中国人’三个字,这个‘中国人’,应该包括中国成千上万为此做出贡献的人。”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辞去了国防科研一线的领导职务,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图为1991年4月27日,钱学森和朱光亚在中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

△1991年10月16日,钱学森参加“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颁奖。这次颁奖仪式,获奖人只有钱学森一位,在这个隆重的史无前例的颁奖仪式上,钱学森的获奖感言却让大家大吃一惊。

他说:“在今天这么一个隆重的场合,我的心情到底怎样?如果说老实话,应该承认我不是很激动,怎么回事?因为我这一辈子已经有了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

第一次激动是1955年回国,第二次激动是1959年11月12日,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第三次激动是中央组织部把他和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5个人作为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1999年9月18日,钱学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授奖大会后,朱光亚等人到钱学森家,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及获奖证书呈交钱老。

△随着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航天员大队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后,执行任务的航天员都会去看望钱学森。尽管此时的钱学森已远离公众的视线,但大家依然把我国航天的最新成就与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图为2004年元宵节,飞天归来的杨利伟探望钱学森。

△2004年12月10日,孙家栋探望恩师钱学森。

△2005年12月,王永志夫妇探望恩师钱学森。

△2007年的“感动中国”的荣誉授予了两位(组)中国航天人,一位是钱学森,一个是嫦娥团队。节目录制现场,蒋英女士代替钱学森前来领奖,在转达钱老不能亲往的遗憾和歉意之后,她向大家介绍,钱学森在得知自己当选后说:“我只是恰如其实地做了一点工作、所能做的工作,伟大的是中国人民!”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新华社发布的钱学森同志生平中,对他这样评价:钱学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今天,我们再次缅怀钱老!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解放军报、上海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