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活态史诗《格萨尔》写传,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这样讲述中国故事

《格萨尔》史诗已经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从篇幅来看,已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是“活态史诗”,它还在不断地生长,这本身就是件令人激动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展示、挖掘,将是这部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制作的第一部全面展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的大型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即将于2018年12月29日到31日播出,成为纪实频道今年的收官之作。

此片由上海市委宣传部、青海省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青海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是上海文化支援青海的又一举措,得到了两地宣传部领导的重视与关心。全片分为三集,讲述被誉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所诞生的地域环境和民族文化渊源,在描绘格萨尔文化版图的同时,向世界呈现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形态、民族风貌、草原文明及格萨尔艺人的传奇故事。

跋涉青藏高原,打造纪录片精品力作

格萨尔史诗博大精深、体量庞大,对年轻的纪录片团队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导演组数次赴青海进行看景,走访了果洛州的久治县、达日县、甘德县、玛沁县、玛多县,黄南州的尖扎县、泽库县,玉树州的治多县以及西宁等,搜集材料、局部拍摄、寻访民间艺人、拜访专家,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拍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回沪后,团队对纪录片的主题、提纲进行了反复研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书籍,形成了可操作的初步文稿,并对纪录片所要追求的影像品质、叙事风格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6年的夏季直至2017年的春节前后,纪实频道的五支摄制组先后十数次来到藏区,足迹遍及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雪山、草原、牧区、峡谷、江河等,长时间奔波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分集导演张艳芬不听当地同行的劝告,冒着大雪开车十几个小时进入海拔4000多米的果洛,只为拍一场传统的藏族婚礼。“鹅毛般的雪花打在脸上的刺痛感觉,山路上车轮不停打滑的惊心瞬间,至今都成了难忘的记忆。我们尽力了。”

分集导演史嘉年在高原一呆就是两个月,拍摄期间,一次路面塌方,车上没水没粮,在零下十几度的草原搭简易帐篷和衣而睡……说到这些,她却很淡然:“其实在藏地拍摄,任何的摄制组都有一把辛酸泪,苦和累是标配,说点高配的,摄制组同事兄弟般的相互鼓励和支持才是最值得回想的。”

青海同行戏称他们是一支“高冷”的团队。

▲珍贵的格萨尔王手抄本

摄制组不仅在藏区拍摄了四季风景、说唱艺人、民俗生活,还在北京等地,采访了大量的格学、藏学、文学、人类学、历史、地理等专家学者,拍摄了众多珍贵的格萨尔史诗文献。

前期拍摄结束后,团队又对文稿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并在青海召开了脚本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各方的评价和建议。获得了广泛的肯定与好评。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永昌说:“此片从创意策划,直到今天的素材和脚本,是贯彻总书记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自信的生动案例。”青海民族大学唐仲山教授说:“文稿结构清晰,表达流畅,凸显厚重感,富有表现力。历史与空间的跨度,神圣与世俗的交融,民间与学术界的纵横,脚本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上海纪录片团队踏实严谨的作风,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青海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称“上海年轻的团队为古老的史诗带来新鲜的解读。”

举重若轻,化繁复为精要,探索纪录片的创新表达

格萨尔是一个很难说清楚、道明白的文化现象,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化繁复为精要,使普通观众对史诗的脉络也能够清晰了解,既有场面的震撼,又有情感上的温暖。如此全面、综合、系统地对格萨尔史诗进行电视化的描述,还是第一次。

对年轻的团队来讲,《格萨尔的英雄草原》的确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说,前期高海拔地区的拍摄,更多的是身体挑战的话,那么后期简直是心灵的磨难。三集片子的内容涉及了藏民族、宗教、历史等问题,极其敏感,弄清楚史诗的内容与脉络,已经耗费了几倍于一般选题的精力,而找到合适的、相匹配的表达就更难。从文稿到剪辑、到配乐,无数次的推敲斟酌与推倒重来。大家这样坚持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对得起“第一部关于格萨尔史诗的大型纪录片”这个称号,“不负如来不负卿”。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总导演、总撰稿李涛说:“当下的中国纪录片,正呈现着一个五花八门的场面,可谓乱花正欲迷人眼,媒体有媒体的诉求,公司有公司的难处,但毋庸讳言,文化自觉、审美自觉还在遥远的地方。《格萨尔的英雄草原》并没有什么野心,我们不过是想,怎么能和自己从前做的东西不太一样,而不是如何交差。同时我们也清楚,一部片子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诉求太多,这弄点那弄点,结果会很糟糕。”

《格萨尔》史诗已经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从篇幅来看,已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更重要的是,它是“活态史诗”,它还在不断地生长,这本身就是件令人激动的事情,如何展示、挖掘,将会是这部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联合总导演刘丽婷表示,“团队一开始就确定要做成全部以格萨尔文化贯穿的片子,围绕格萨尔来布局谋篇,史诗本体的贯穿性是每一集都要考虑的问题,格萨尔王的故事以及《格萨尔》史诗的成因,它对今天藏民族生活的影响,以及它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等信息,都是片子着力呈现的。”

一些格萨尔研究专家、电视同行对该片给予很高评价,指出,这是一部难得的关于格萨尔文化的精品力作,场面震撼、视野宽阔、体现了文化自信与较高的站位。该片的制作不仅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对传播民族文化的瑰宝很有意义。

青海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作家耿占坤指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力作,内容包含非常丰富,张弛有度,政治性、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达到了相对完整的表达。音乐非常震撼,可以抓住灵魂,画面和音乐的结合非常美,值得人点赞。”

青海省作协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龙仁青(藏族)说:“这部纪录片上乘精良,将史诗本身、说唱艺人、传承传播都进行了完整呈现,把这个文化现象生动地表述出来了,从解说、画面到音乐,都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功力与用心,完全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值。”

增强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格萨尔》是中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是藏族民间文艺中的精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将《格萨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格萨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所拥有的学术地位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国政府在《格萨尔》事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国际认可。在国际上,《格萨尔》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在深入藏区进行考察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格萨尔》史诗。对于这一庞大丰富的文化瑰宝竟然不为藏区之外的人所知,任乃强大为惊异。他认定这是藏族的一部伟大的“诗史”,立志将其介绍给世人。为此,任乃强花费了巨大的精力,翻译整理了历史上第一篇史诗《格萨尔王传》的汉译本,对于格萨尔的研究,也成为他毕生的事业。

几乎和任乃强同时,法国藏学家亚历山大·大卫-妮尔在藏区游历的过程中,也了解到格萨尔的故事,并为其所倾倒。她搜集整理了几个《格萨尔》史诗的版本,写成了《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这本书首次系统地把《格萨尔王传》介绍到了西方,并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使格萨尔的影响扩大到国际范围。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藏区封闭生活环境的改变,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等,传统的口头传承文化的方式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抢救和保护格萨尔说唱艺人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格萨尔史诗研究者,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保存了一批老艺人的说唱版本并整理成文。

纪录片《格萨尔的英雄草原》拍摄了仍活跃在青藏高原上的“游吟诗人”们。从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格萨尔童声合唱团,到“写不完格萨尔故事”的艺人格日尖参,到德尔文史诗村,再到格萨尔马背藏戏团,每一个藏族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萨尔王传》。

分集导演董洁心说:“在做前期资料搜集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整个导演组一直都在讨论何为史诗?为什么格萨尔史诗会在青藏高原,尤其是青海果洛地区诞生流传?这些在上海闭门造车时百思不解的问题,随着看景、拍摄,深入青海腹地,都迎刃而解了。”

在黄河源头,广阔的草原上,千万条细流在草丛中肆意流淌,它们脆弱而自由,时断时续却又生生不息。《格萨尔》史诗正如这些涓涓细流,被高原的庄严、雪山的冷峻磨砺,被虔诚的信仰、质朴的生活浸润,在一代代藏族人的口耳相传中汇聚成奔腾汹涌的大河,穿越一千年历史的烟尘和我们相遇。

有了这样的中国故事,使纪录片有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底气十足,自信满满,但全片的分集与结构、叙事风格上却是从容内敛的。总导演、总撰稿李涛说:“格萨尔无疑是个重量级题材,但创作上却要举重若轻,视觉奇观不等同于文化视野宽阔。老祖宗讲大音希声、五色令人目盲,足以令我们警醒。”

格萨尔文化是青藏高原的文化瑰宝,西部大地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文明的华彩篇章。青海优秀的格萨尔文化资源与上海强大的电视媒介相结合,是一次珠联璧合、不可多得的文化合作,该片的开机是两地文化合作共赢的又一个良好开端,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将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青海省格萨尔研究所所长、藏族学者黄智说:“这么大的文化现象浓缩在三集里面,区域的跨度大,从史诗到艺人到专家的跨度也大,民族特点、格萨尔文化的特点、大文化、大生活、大草原、大美景、国际的研究,都得到了充分呈现,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大手笔,感谢大家对传播格萨尔文化做出的贡献!”

《格萨尔的英雄草原》还将于近期在青海都市频道播出,爱奇艺同步播出。目前团队已开始进行英语版、藏语版的制作,力争把这部纪录片打造成文化精品,引起更大的反响。

编辑制作:卫中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