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时间 | 《牛仔很忙》:正义呼唤我,美女需要我,牛仔如何走上“神坛”?

CHAPTER6 《牛仔很忙》

有些职业,只需要提及它的名称,便能让人联想到某个特定历史背景下延展的时空。骑士的长矛后往往耸立着欧洲中世纪的宏伟城堡,忍者的身影隐没于日本古老的天守阁,而牛仔身后则是美国西部广袤的牧场与草原。

一种职业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识,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骑士与忍者扎根于悠久的欧洲史与日本史,漫长文明在这两种职业埋下了风格迥异的惊艳故事,这些故事足以让人看到骑士就能想到精致的盔甲或是高尚的信条,看到忍者就能想到神秘的潜行或是五花八门的奇门兵器。

周杰伦 《牛仔很忙》

相比之下,牛仔却是一个过于年轻而短暂的职业:直到19世纪上半叶,牛仔还没有诞生;而当19世纪步入尾声时,牛仔已经整体性消亡。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牛仔的存续时间不过三十年,可正是这样一个存续时间不及骑士与忍者零头的职业,却成功给后人留下了隽永的文化形象。他们体格健壮、举止不羁,行事侠义,具有尚武精神,时时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这些鲜明的特征经历文化间的交流与淬炼,最终形成了周杰伦2007年专辑《我很忙》中主打曲《牛仔很忙》中略带俏皮的歌词:

“正义呼唤我,美女需要我,牛仔很忙的……”

牛仔是一份富有传奇色彩的职业吗?是一份容易得到异性缘的职业吗?牛仔每天又在忙些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答案简单,但铺垫却很长,长到要将起点放在18世纪中期阿巴拉契亚山上,才能说得明白。

进击的美利坚

当代美洲的历史渊源于欧洲几大帝国的分割,而当代美国的起点则是大英帝国在北美洲东海岸的十三块殖民地。七年战争期间,英国人击败了北美的另一个竞争者法国,从而控制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部分土地,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一纸《1763年皇家公告》——在公告中,英国禁止殖民地居民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地区移民和定居,这一政策有利于英国政府收缩防御圈并改善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却让在战争后对新取得领土跃跃欲试的殖民地人大失所望。在这之后,殖民地与英国政府摩擦愈加频繁,最终酿成了美国独立战争。

正如“美国独立战争”这六个字所说的那样,这场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而对于殖民地居民——此时应该称为美国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禁止向西拓荒的禁令已经变成了一张废纸。美国人很快越过阿巴拉契亚山朝内陆的更深入进发,那里可有着比北美洲东海岸辽阔数倍的土地,以及当时欧洲最炙手可热的物资:海狸皮。

第一批梦想通过探险获取巨大财富的美国人通常会以阿巴拉契亚山中部的坎伯兰隘口为起点,一路在西进的途中建立要塞和村庄,这些定居点如同雷达一般在遍布黑暗的异世界一点一点地将地图点亮。很快,一条被后人称为“田纳西荒野之路”的拓殖路线成型了,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的几十年,数以十万计的美国人从这条小路上经过并消失在更远的荒野,他们中有不少人衣锦还乡,使更多的人下决心踏上西进之路。这些人不知道,在未来的史书中,田纳西荒野之路将只是众多拓殖路线中最不起眼的一条小路;他们同样也没有料到,这一次次试图改变命运的尝试,最终聚沙成塔,成为美国西进运动的先河。

刘易斯和克拉克1804-1806年远征

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北美腹地路易斯安那,这一购地案使得美国的领土向西扩大了一倍。不过探险者们的脚步很快跟上了美国边界的扩张速度,1804年,刘易斯和克拉克便整备了一支探险队伍,一路行进至太平洋沿岸的克拉特索普堡。之后的几十年,北美洲西部仿佛着了魔,萨克拉门托、弗吉尼亚城、丹佛、科达伦先后发现金银矿,于是各种名称的拓殖路线从各个角度开始向西渗透:俄勒冈小路、圣菲小路、老西班牙小路、加利福尼亚小路、锡马龙小路……在美国人眼中,西部无尽的财富是上帝赏赐给美国这座“山巅之城”最好的礼物,而它的狂野与神秘则是上帝给予美国勇士最好的成年礼——向西,越过阿巴拉契亚山,渡过密西西比河,穿过大草原……

当西部还没有完全成为美国领土的时候,这片土地就与勇气、胆略、狂热、孤注一掷等意象结合到了一起。这种结合,在美国建国史上书写出了“昭昭天命”;在印第安人衰亡史上书写出了“血泪之路”,但同时也为牛仔的昙花一现准备好了一切。

昙花一现的牛仔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墨战争的落幕,美国人将自己的领土全面延展到了太平洋,并获得了北美腹地最为广阔的牧场。这并不是一个美称,当时大约有五百多万头长角牛在得克萨斯草原上游荡,然而在得克萨斯州牛廉价而且很难卖出去;反观富裕的东部地区却有着庞大牛肉制品消费市场,一头牛的价值几乎是西部地区的十倍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牧场主们便想办法雇佣一批赶牛人将牛群一路向东赶。这并不划算:向东的牛道曲折遥远,更为致命的是多经过印第安人保留区,极易引发冲突,不过这一决定却在无意中催生出了牛仔这一群体——就是那些赶着牛群一路向东的赶牛人。

南北战争后,美国政府扫平了南方的奴隶制,开始举全国之力兴建联合太平洋铁路;与此同时,冷藏车厢被发明出来,这为得克萨斯的牧场主们带来了曙光。虽然铁路还没有修到得克萨斯州,但已经大大缩短了东西部之间的路途。1867年,一位嗅到商机的肉商麦伊科在堪萨斯州的阿比林镇——这是当时联合太平洋铁路最西边的地方——建立了第一个设备齐全的牛镇,牛仔的时代来临了。

迅速向西部延伸的铁路提高了赶牛生意的利润,牧场主人越来越有动力雇佣牛仔将牛群赶到牛镇,再由行经牛镇的铁路将牛群输送至东部城市。与此同时,东部大量想脱离父母的年轻人也在时代的召唤下涌向西部,他们连同中西部的年轻农民、南北战争中流散的士兵以及难以在东部立足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一道,成为了牛仔的最佳人选。在特殊的历史际遇下,牛仔的任务就是用人力填补铁路终点站与西部牧场之间的空缺。《牛仔很忙》中开篇“呜啦啦啦火车笛,随着奔腾的马蹄”一句,正是牛仔职业生涯起点最真实的写照。

会不会使用套索决定了牛仔水平的上限

可想而知,这份工作既不浪漫也不体面,更缺乏神秘色彩。在日复一日的尘土飞扬中,牛仔的形象更接近这一描述:破旧的阔檐帽、汗渍斑斑的方巾、宽松灰暗的衬衣、沾满血迹的皮靴……血迹当然不是与人决斗时留下的伤痕,有时它来自印第安人和偷牛贼的偷袭,有时则来自被受惊的牛——毫无疑问,牛仔是一份非常危险的职业,他们的生命可能终止于印第安人一次随性的截杀,或是茫茫草原上经常出现的一道闪电。

牛群逃跑了,牛仔要负责抓起来

在夜间,保证牛群安全则是另一项令人头痛的工作。在长时间的工作中,牛仔们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旋律与节奏,这些小调在日后孕育出了乡村音乐,然而在当时,它只是安抚牛群和自身寂寞的手段。

艰难的工作环境并未给牛仔丰厚的回报,尤其当牛镇的娱乐设施越来越健全时,牛仔们的工资往往在一小次放纵后便所剩无几,甚至没办法置办一身新行头,这也是牛仔装束往往颇为破旧的原因。然而即便如此,历史留给牛仔的生存空间也已经不多。正如前所说,牛仔的任务就是用人力填补铁路终点站与西部牧场之间的空缺,而当铁路无限接近西部牧场时,牧场主便再不需要赶牛人了。

19世纪后期,联合太平洋铁路渐渐渗透西部的各个角落,种植业也开始加速向西部拓展,不甘心当农民的牛仔们纷纷离开牧场转行从事其它工作,这一职业也在火车的轰鸣声中迅速消失。

牛仔的文学重生

当牛仔从现实世界中消亡时,他才真正从精神世界中诞生。西部的牧场上不再有牛仔的身影,美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却渐渐出现了牛仔的传奇。1902年,欧文·威斯特在其代表作《弗吉尼亚人》中塑造了牛仔林·麦克莱恩,这部小说也成为很多美国文学评论家眼中牛仔小说的起点。那这位林·麦克莱恩的形象如何呢?从欧文·威斯特自己的话中就能品味出来:

“他们身上有某种东西震撼着我作为一个美国人的心,甚至一想到他们就会震动。我从来没有忘记这一点, 只要我还活着, 就永远忘不了。在这些人的肉体中涌动着我们民族的激情;而在他们的精神中则隐藏着一种真正崇高的气质, 这种气质出人意料地迸发出光芒时, 他们的形象往往充满着英雄的气度。”

很明显,《弗吉尼亚人》中的牛仔与历史上的牛仔并没有太多相似,短短二十年不到,牛仔就在美国文学中升华成了另一种形象。在欧文·威斯特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本土小说家投身到了牛仔小说的创作中,并为牛仔打造出了颇具一致性的形象:他们身材魁梧、目光犀利、神情阴郁;他们决绝洒脱、锄强扶弱、抱打不平;他们通常戴着阔檐帽,骑着高头大马,腰间别着一把或是两把左轮手枪,靴后跟上装着形状各异的马刺……

而牛仔必须面对的艰苦环境,也被西部广袤安静的荒原、包含着无穷可能性的游侠式生活所代替了。长途赶运的工作变成了充满浪漫色彩的冒险,危险源从受惊的牛群变成了无恶不作的大盗,甚至连“抢走”他们生意的新铁路也成了玩具,在西部电影中,牛仔策马扬鞭与火车赛跑是不可或缺的桥段,而最后往往是牛仔用结实的肌肉与神乎其神的枪法战胜了冒着浓烟的钢铁怪兽。

或许将美国牛仔与中国侠客而不是欧洲骑士相比更为恰当,因为文化意义上的牛仔从诞生伊始就是不真实的。他们只是套用了牛仔的身份与轨迹纵横在同样的虚构的西部世界中,正如中国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们游走在虚构的江湖中。然而,是什么样的力量将牛仔这一陨落的职业推向了美国文学的“神坛”呢?那些在现实世界并不入流的社会边缘人士,是如何成为拓荒者的化身的呢?

美国文学史研究者似乎找到了答案。随着美国边疆开拓的结束和工业时代的到来,美国人的精神世界迅速被现代文明吞噬,美国文化中曾经的质朴与纯真也渐渐泯灭。曾经,殖民地居民在英国的统治下将希望投射到西部的土地上;而现在,在工业社会的统治下,美国人只能将希望投射到虚构的西部世界。也就在同时,欧文·威斯特挖掘到了牛仔这一来去匆匆的群体,成功地将“史诗、田园和浪漫故事等传统文学诸元素揉和在一起”,为历史短暂的美国人缔造了一册辉煌的近代神话。在神话中,西部世界是一片未被开垦的新大陆,各色人等演化为对立的双方,正邪之间的冲突也变得黑白分明——而牛仔,这个神话中的主角,则有义务承载起美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丢失的公正、自由、平等等追求。

而当美国文化随着美国的强大而走向世界时,美国牛仔自然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具内涵的意象。

结语

《牛仔很忙》中的牛仔,完全是文学化牛仔的缩影。歌词中诸如“我用子弹写日记”“每天决斗观众都累了”“小妹妹吹着口琴”的意象与历史上的牛仔已经毫不相干。煞风景地说,牛仔的工作缺乏传奇色彩,难以有异性缘,每天忙的也都是灰头土脸的工作。《牛仔很忙》中唯一一句“实话”,或许只有那一句,“牛仔很忙的”。

不过,谁在乎呢?


作者:江隐龙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