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谣言风传,立志成为网红的约旦王后,因铁血得罪西方媒体?

各国的王室成员们,尤其是英国的女王和王妃,对公众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人物了,除了八卦小报经常猜测他们的个人生活,他们在外交场合的一举一动也经常暴露在聚光灯下。而世界各地其实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各国王室成员,他们通过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在世界舞台上和社交媒体上发挥影响力。比如约旦王后拉尼娅,一位苹果前员工、立志成为“网红”的王后,可以说是其中的异类了。

关于她和约旦国王离婚的谣言传了很多年,她仍然通过Instagram、Facebook、Youtube等社交软件,吸引了超过一千万的忠实粉丝!几乎每天,她都会分享自己最新的工作,发上各种照片,以及她的四个孩子:23岁的约旦王储侯赛因、20岁的伊曼公主、16岁的萨尔玛公主和12岁的哈西姆王子。她所分享的每条动态,几乎都能吸引数百条评论,而她穿什么款式和颜色的衣服,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点赞。

从表面上来看,拉尼娅独特的穿衣风格,在这条“网红”之路上功不可没。

拉尼娅王后最喜欢穿衬衫式的连衣裙,款式干净简约而色调生动,她的衣橱聚集了全球设计师的精品,也穿出了自己的风格。从1993年与约旦阿卜杜拉王子结婚以来,她先于如今英国风头正盛的王妃,就倡导穿更能适应工作场合的款式简单的现代连衣裙。

当然,光会穿也是没用的。梅根王妃经常穿各大一流品牌的衣服,仍然不太得英国人民的喜爱。而约旦王后在“营销”这方面,就专业多了。

在最近的一次时尚媒体采访中,约旦王后特别解释了一下自己备受追捧的穿衣风格:“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而我穿的衣服其实与此无关。”

她解释说,“我非常注意,自己有责任代表我的国家。因此,我不能追随最新潮流,而是以一种反映我自己态度的着装风格。我发现,看上去相对端庄朴素的穿着,对我来说更舒服。”

其实对于自己的衣着变成了公共话题的焦点,约旦王后至少表面上是不倡导这种报道的。她说,“总是会有很多关于我外表和服饰的评论,有时特别夸张。我觉得这是公众对女性的成见。我希望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大家多用我的工作成就来定义我,而不是我的衣柜有哪些花样。”

在社交媒体完成“吸粉”之后,拉尼娅争取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她代表国王拜访世界各地,还在2006年加入了联合国基金会董事会。

这位王后并非土生土正的约旦人,她出生在科威特,父母是巴勒斯坦人。她在开罗美国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学位,还在约旦花旗银行的营销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去了安曼的苹果公司。1992年8月,她在一次公主组织的晚宴上认识了当时还是王子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本·侯赛因,六个月后就宣布订婚。

她曾在接受采访时回顾自己的成长:“我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长大,看电影、体育健身、下餐馆,都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父母向我们兄弟姐妹灌输的人生信条就是,努力工作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我在大学读的也是商科,我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一名女商人、创办自己的公司。”

她的“公司”,后来成了约旦国。阿卜杜拉在1999年登基,成为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第二个月就宣布将她封为王后,29岁的拉尼娅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王后。

在约旦,成为王后(queen)并非国王配偶一定能够享有的殊荣。如果没有册封,比如拉尼娅的婆婆穆娜,头衔就一直都是“公主”(princess)。对于约旦这样的君主立宪国家来说,国王仍保留着广泛的军事、行政和司法权力,而王后能对国王施加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拉尼娅曾经表示,虽然她的工作主要涉及民间组织,但每天的晚餐时间,国王夫妇都会谈论自己做了什么。拉尼娅经常向国王展示她的演讲,并得到反馈。“我们总说,我们是彼此最大的粉丝,也是彼此最大的批评家!”

拉尼娅王后一直保持了自己高调的工作风格,资助了很多高等教育、儿童教育的奖项,并频繁参加中东的外交场合。她写给孩子的一本童书,还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榜,让她成为了畅销书作家。

除了教育和医疗等领域,如何让约旦的妇女更多参与工作,踏入社会,也是拉尼娅王后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她设立的小额信贷,帮助女性走出家庭创业,挑战了很多阿拉伯人的陈规旧俗。

关于拉尼娅和约旦国王离婚的谣言,在外媒中流传了很多年。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结果,除了她在各方面的高调,可能就是在对付恐怖主义,拉尼娅的“铁血”得罪了很多保守派人士。她曾在阿布扎比全球媒体高峰论坛上坚定地对各界领袖表示,光用子弹打击恐怖主义是不够的,并指责温和派的沉默使他们沦为恐怖分子的同谋。

约旦国王对此也是支持的态度。这导致了在2011年,西方媒体曾爆料过王后40岁生日时奢华的派对,企图激发约旦部落领导人的不满。在2013年时,《大西洋周刊》等多家外媒,又纷纷预言约旦的君主制很可能在反对声中走向瓦解。但后来两人携手走过了风雨,拉尼娅如今在世界舞台上光鲜亮丽,还大胆放出照片,“电影和爆米花,是我周末最喜爱的两样东西。”大大方方地暴露自己亲民的生活习惯。

作为王后,拉尼娅还表示,自己只有一位保姆和一位家庭教师,协助帮助四个孩子。她说,想和孩子们共度更多时光,建立亲子关系和信任。“尤其是当孩子们长大的时候,要让孩子们觉得,无论他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回到我身边。”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