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寒假前后,有关中小学生作业的话题一直在网上发酵。
先是今年开学前,不少学生和家长“全家总动员”恶补寒假作业,为完成社会实践开启“疯狂打卡”模式,忙着到处敲章;
后有初三女生在网上购买写字机器人代写作业,因为写得太快,最终被妈妈发现,这事上了热搜后,很多人出于好奇心,开始在网上搜索写作业“神器”,进而大开眼界。
教育部有关学校老师将“不得用微信、QQ等方式布置作业”的通知也在教师和家长中引起热议。
为何提及孩子作业,家长就觉得焦虑不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十二中校长李有毅首先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要适度,而且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要既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另外也要了解个体情况。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布置作业也应当有一定的层次区分。
另外,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学生去答疑,而不是去依赖家长。
昨天,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石屏也表示,对于6岁的孩子,学习一个符号对他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并不是成人想得那么容易。但家长由于缺少专业的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常识,所以就可能会对孩子提出非专业的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辅导、批改孩子作业,是不合适的。
李有毅委员建议,家长要能容忍孩子作业的不完美。有些家长怕孩子自己做的作业,尤其是手工作业不完美,就包办代替了,就容易造成焦虑。那么,学校就必须明确地告诉家长,作业必须是孩子亲自完成的,可以是不完美的。
此外,要降低整个家庭和儿童的情绪参与,家长的不满情绪,会严重干扰孩子的思维。相反,在孩子作业面临困境时,家长要学会提醒孩子“不着急,再想想”。这样就会降低整个家庭和儿童的情绪参与,儿童大脑运行的活动效果也会意外地好。
作者:张鹏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