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他是中国首批航天员,却无缘进入太空,至今仍活跃在航天领域

李庆龙男,汉族,安徽定远人,1962年生,原空军飞行员。1997年10月,获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国际航天员”证书。1998年1月,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兼教员。2014年退役。

“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是1995年11月的一天,当时我正在徐州机场飞行,突然接到电话让我回去接受一项任务。完成飞行任务后,我匆匆忙忙回到宿舍收拾了一下,就去见了当时过来考察的工作小组。考察小组问过我各种情况后,比较满意。后来才告诉我,想选航天员教练员送到国外学习。”在这次选拔中,全空军约有20余人符合条件,面试后最终筛选出5人到北京的空军总医院参加体检,其中就包括李庆龙。

1997年10月,李庆龙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颁发的“国际航天员”证书。没有时间多做停留,回国后李庆龙马不停蹄地投入了载人航天工程工作中。学成归来的李庆龙身兼数职,担起了肩头的重任。

“那个时候我们缺的不光是具体的训练要怎么搞,当务之急更是要搭建起整个组织架构。为了协助建立中国的航天员训练体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帮助成立航天员教员队伍,准备航天员训练大纲,训练方案,具体到每个科目的训练组织、训练方法以及各种教案的编写我都有参与;同时我作为航天员也要接受训练;还有关于一些飞行器的设计,我们也在工程设计上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多咨询服务——当时国内的飞行器设计还不太完善,只能一点一点地改进。”

从加入航天员大队到退役,李庆龙没能为国出征,圆自己的飞天梦。“落差肯定是有的,没能飞天肯定是一个遗憾,但也只是短暂的情绪低落,更多的是要找自己的问题。我很坦然地接受现实,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该做的飞行支持工作和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都做好。”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李庆龙始终与天空有着剪不断的缘分。说到飞行员和航天员的共通之处,李庆龙总结道,“这两个职业都需要有奉献精神,要做到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当然,你只有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片天空,才能爱这个神圣的职业,才能做到持之以恒、不畏艰难。干这两行心理素质都一定要过硬,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相容性,要有团队精神;在飞行时要全身心地投入,这就需要每一个飞行员或航天员做到专注、心无旁骛。另外,这两个系统都需要非常严密的组织机构,需要完善的程序和体系,才能确保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目前,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开启,谈到个人对未来航天员选拔工作的理解,李庆龙提出了自己的希冀:“新一批航天员,我认为除了身体达标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体现在比如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组织指挥能力上;第二,学习能力要强,因为到了空间站阶段,航天员要不断地面临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除了非常复杂的设备和系统,还需要在空间站上完成很多大型的科学实验——你可能原来都不会,但是你要学会,所以这要求航天员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第三,未来的长期空间飞行,对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稳定性、各种社会关系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地面组织指挥机构也需要跟上步伐,不断做出调整改进。”

在2014年离开航天员大队后,李庆龙出任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分管舱外航天服和环控生保系统的研制。目前,李庆龙仍在航天领域继续做着贡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推动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现在的生活很充实,能做自己热爱的、感兴趣的事,很幸福。”

作者:“太空梦想”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