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丨“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最早宫城雏形

▲ 延安芦山峁遗址地貌与发掘区远景(北—南)。

国家文物局今天上午在北京正式发布“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为陕西两个入围项目之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成功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双田村芦山峁自然村北。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考古中国”系列研究课题——“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项目,被确定为该项目的核心聚落。

2014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确认遗址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迹超过300处。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遗址核心区——“大山梁”的顶部钻探确认了至少4座大型夯土台基,由北向南依次为寨子峁、小营盘梁、二营盘梁、大营盘梁。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规划有序的围墙院落和建筑群,似可被视为中国较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早期形态之一。

▲ 芦山峁遗址四合院式院落建筑群远景(东—西)。

在遗址内发现的大量精美玉礼器、中国最早的一批板瓦、筒瓦,加之规划有序的高层级院落、宏大的夯土台基工程,共同构成该遗址作为区域核心聚落的标志性要素,具备了早期文明的基本特征,对于研究史前中国区域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国”的形成等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2016年~2018年,在大营盘梁开展发掘工作,发掘及扩方面积近8000平方米。发掘确认,大营盘梁人工台基顶部分布着三座院落,由北部一座大型院落和南部两座小型院落构成“品”字形布局。该组建筑沿用至龙山时代末期。大营盘梁宫殿院落布局,与龙山时代晚期至夏商周时期都邑遗址的宫城或宗庙建筑布局十分接近。

▲ 芦山峁遗址大营盘梁台地上的三座院落。

大营盘梁人工台基顶部发掘的三座院落均有夯土围墙,始建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晚段。一号院落的布局基本清晰,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院落大体坐北朝南,东西两侧院墙内侧规整地分布着厢房。院落中部偏北分布着三座主建筑,坐北朝南,单个建筑面积均超过200平方米。主建筑将院落分隔为前院和后庭。前院中心有一条南北向的大道,连接南门巷道和主殿,是该院落的中心大道。

大营盘梁台基北侧边缘的人工夯土断崖之外,是一片平坦的山顶平台,这里很可能是宫殿区外围的北广场及其相关礼制性设施,勘探资料显示,这里似乎存在着贵族墓地的遗迹,亟待进一步发掘验证。

大型房址、院墙、广场的夯土中,多次发现以猪下颌骨、玉器奠基的现象。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积中,还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筒瓦与槽型板瓦,个体超过100件。

▲ 瓮棺。

▲ 出土的槽形板瓦。

▲ 房址内出土的板瓦。

▲ 房址倒塌堆积内出土的筒瓦。

▲出土的陶器。

▲ 房址内出土的陶斝。

▲ 征集的双孔玉斧。

▲ 营盘梁院落北门外祭祀坑出土的大玉刀。

▲ 征集的饕餮纹玉琮。

▲ 征集的玉琮(兽面纹饰特写)。

▲ 征集的玉琮。

▲ 征集的玉牙璧。

▲ 征集的玉钺。

▲ 征集的长玉刀。

▲ 征集的玉瑗。

芦山峁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之上构建的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这对于研究中国聚落形态演变和早期礼制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探索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国家起源的重要载体。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辑:韩 宏

责任编辑:朱 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