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奖 | 熊红凯:在多媒体世界里玩“拼图”,玩出了中国最高峰

熊红凯:1973年7月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致远学院副院长、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信号处理、编码与通信、视觉与机器学习。

科创感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基础研究贵在坚持。

▲熊红凯在实验室,温文尔雅自带学者气息

这几年,网络视频从标清到超清再到蓝光,影像质量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背后,离不开通讯技术的持续升级。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熊红凯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最高峰。

熊红凯率先在国际将机器学习技术运用到可视媒体通信中,独创了一整套方法和技术,被国际同行们誉为“出色的成果突破”“代表性的方法”。同时,这些技术在腾讯科技、宇龙计算机通讯科技、百视通网络电视、美国高通等企业得到了产业化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逾22.17亿元。

今天,熊红凯获得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埋头基础理论,耗费八年“理拼图”

观众在屏幕上看到的多媒体图像,在通信专家眼里其实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格”,格子分得越小,图像质量越清晰。熊红凯解释说,这就好比是玩拼图,分得越细,呈现的拼图也就越清晰。不过,决定哪些拼图碎片是不可缺失的、哪些是可模糊处理的,如何把拼图碎片归类整合等等,都是一道道技术难题。

如何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下,通过新理论、新方法来提高视频直播的质量成了熊红凯瞄准的研究课题。可没想到,单是“理拼图”这一个任务就耗费了八年多时间。

当时,由于并不存在一套方法性的原理,熊红凯决定从最底层的基础理论开始摸索。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什么时候才有结果,其实心里没底,跟着他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曾因无法按时毕业向他抱怨。“也许,我们也可以做些短平快的项目,但这不是我所期待的研究。”熊红凯明白,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基础研究贵在坚持。

果然,熬过了痛苦的八年,熊红凯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截至目前,他发表学术著作一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IEEE汇刊长文50篇,顶级会议论文28篇,四次获国际IEEE会议论文奖。更难得的是,他发明的技术在我国航天高清摄像的视频分析中表现出色,并在多家企业得到产业化应用,成为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等视频应用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使高清视频节目走进全国26个地区,覆盖3600万用户。

如今,面对卫星云图、医学影像等多个应用领域的新需求,熊红凯正在尝试借助深度学习技术让“理拼图”这件事变得可预测、更智能。

不能只关注怎样做研究,更要思考动机

作为一名导师,熊红凯特别注重对学生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们“不做习题式的科研”。他的直博生至少需要六年才能毕业,因为他希望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度去做一些高质量的科学探索,养成独立的理论素养和风格,将来顺利走上独立的学术道路。在这种培养理念下,熊红凯有两名学生获得了美国大学的正式教职。

▲正在工作中的熊红凯,认真工作的男人果然很帅

熊红凯坦言,走上学术道路的年轻教师往往只关注怎样做研究,但很少思考研究的动机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他认为,基础数学薄弱是多数中国学生的通病。“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追求有用的数学,却忘了洞悉数学的朴素思想。”在熊红凯的努力下,上海交大致远工科荣誉计划的拔尖学生,将与学校数学和物理专业实现基础课的贯通,借鉴美国、欧洲等数学强国的培养理念,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发展的体系,领会数学的真义,并将它运用于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


作者:见习记者 金婉霞,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任荃、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