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虹口的菜场居然都是三角形的

假如说虹口区的菜场都是一个“形状”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身边的“老虹口”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三角形。”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虹口区南部,也就是老虹口一带,有个地方从地图上就能明显看出,它由汉阳路、塘沽路、峨嵋路三条路围合起来,在平面图上呈大三角形,面积近7000平方米,这就是上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菜市场——三角地菜场。

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三角地小菜场”周边一带

早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这里已经有肩挑蔬菜的小贩设摊子卖菜,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菜市,当时称为“虹口菜市”。

1915年,这里建造了“标准化”菜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台式一层楼菜场。此后不久,随着城市化发展,这一带人口增加,对副食品的需求自然也相应的增加,菜场不堪重负。

因此到了1923年,它被改建加高为三层楼,以这里的三角形地形命名为“三角地菜场”,这一名称一直用到了今天。即便如今早已没有菜场踪影,但附近一带的老居民仍然会顺口地称呼这里为“三角地”。

光绪年间

1915年后

1923年后

1988年

2017年

无独有偶,同样是虹口区的老菜场,位于唐山路商丘路口的商丘菜场,位于梧州路海拉尔路口的梧州菜场以及位于河南北路彭泽路口的江西北菜场也都是三角形地形。其中,商丘菜场有“小三角地”之称。这几家菜场在老虹口都有相当大的名气。

▲“小三角地”商丘菜场

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小三角地小菜场”周边一带

20世纪30年代,此处还是雷士德工学院(今址曾为海员医院)的养马场。在此期间,已经有菜贩在邻近的元芳路(今商丘路)中段和南端、西安路及马厂路一带设摊营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些摊贩自筹资金搭建简易的屋棚,时称元芳路菜场。 1956年将商丘路中段、西安路与永定路各地段的摊贩实行“小联营”,1958年又组成“大合作”,称为商丘菜场。1976年,在商丘路、唐山路与西安路之间的三角形地块建造一幢5层楼建筑,虹口区服装鞋帽公司参建,大楼一二楼为菜场使用,三至五楼为服装鞋帽公司所属工厂使用,其中有著名的五湖海员服装厂。2017年地块动迁,大楼拆除,附近一带的老居民仍习惯称呼这里为“小三角地”。

1988年

2016年

▲梧州菜场

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梧州路小菜场”周边一带

梧州菜场早期建筑在1914年建造,为一层钢筋结构三角形建筑物,楼顶为平面,并留有钢筋柱脚。1982年扩建为3层建筑。当时一二层为菜场,三层辟有食堂和生活用房等设施,并设有招待所对外开放。由于梧州菜场的开设,四周一带分布着南货、烟糖、陶瓷、饮食、粮油、小百货等店铺,形成一个以菜场为核心的商业网点。2017年地块动迁,梧州菜场建筑拆除。

1988年

2016年

2018年

▲“铁马路”江西北菜场

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中的“彭泽路小菜场”周边一带

此处原是由一座室内菜场(彭泽路菜场)加两个室外菜场所组成的。菜场建筑是二层楼钢筋结构,1917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建造,初称伯顿菜市场(彭泽路原名伯顿路),因上海第一条铁路车站曾经设立在此,故俗称“铁马路菜场”。1985年对原建筑进行修扩建,改善了环境。因邻近七浦路,周围一带店铺林立,人声鼎沸,其东北角马路对面即著名的宁帮食品店“叶大昌”。可惜,这处菜场拆迁得更早,在河南北路拓宽之前,菜场建筑曾设为铁马商场。

1940年代

1988年

2017年

如今,几座三角形的老菜场都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只要在虹口区的街头走一走,就不难发现:但凡是标准化菜场,似乎总能看到绿色的招牌,挂有一个三角形的“logo”。东安(东余杭路)、提篮桥、长春、吉祥、邮电、密云、曲阳、天通庵、广中、广灵、水电、江湾、新市、奎照、凉灵……似乎虹口市民聚居的地方总有一个带三角形标志的“三角地菜场”。这么一来,虹口区的菜场不就都是“三角形”的了嘛!

事实上,其原因就在于原来的虹口区副食品公司演变成了三角地总公司。

作为“中华老字号”商家,“三角地”早已成为上海菜场的大品牌,可谓上海副食品行业中的一枝独秀,更在中国商业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品牌最初只是一个“三角形”呢?以地形而形成的品牌影响力,真是不容小觑啊!

作者:史博臻

资料来源:“图溯上海”公众微信号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