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丨瑞金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赵维莅:竖起恶性淋巴瘤诊疗的“新王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赵维莅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赵维莅,是同事和学生眼里的“女神”,患者心目中的“天使”,她身兼数职, 集医、教、研于一身,却能在每个角色里游刃有余,力求完美。

赵维莅带领着一支年轻精锐的淋巴瘤团队,努力翻越血液病的另一座“大山”——恶性淋巴瘤。她的团队屡次斩获科技大奖,为推动淋巴瘤转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使中国科学家在淋巴瘤研究领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如今,淋巴瘤治疗已经成 为瑞金医院的又一王牌,全国各地病患慕名而来。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肿瘤,它会像小船一样,随着血液系统向全身播散。所以许多患者确诊的时候分期就比较晚。我们要做的是‘逆流而上’,想尽办法给患者最大程度的治疗。” 赵维莅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竭尽100%的努力。”

挑战高致死性肿瘤

初见赵维莅,会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强大气场,和她美丽的外貌相比,她的专业见识和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说起女性的优势,她认为是“韧性”。“女性要在工作中与大家共同学习,大可不必成为女汉子,韧性与柔和,是女性特有的美丽。”

赵维莅的坚韧、毅力、执着,从最初的专业选择就可见一斑。坐落于瑞金医院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是沪上医疗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这里流传着“一门四院士”的佳话:30年来,王振义、陈竺、陈赛娟、陈国强四位院士师徒接力,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成为国际通行的治疗标准,“血癌”终于有了治愈可能。

但是,作为陈赛娟的爱徒,赵维莅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艰难的路——淋巴瘤。它位列世界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发病率急剧升高,而且患者死亡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淋巴瘤尚未有突破性的诊断和治疗的手段与方法,无数科学小组都在为如何提高生存率苦苦鏖战。

2001年,赵维莅赴法国巴黎圣路易斯医院及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进修。两年后,她用一口流利的法语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血液学博士学位。

回到瑞金医院后,赵维莅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淋巴瘤亚专科团队,逐步建立起淋巴瘤诊治的规范化创新体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团队力量不断丰满,多学科整合的淋巴瘤专业诊治团队、科学研究团队、专科护理团队、淋巴瘤患者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舒缓团队有效结合,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专业化、系统化、人性化的治疗。

利用多学科优势,赵维莅及其团队创新性地开展淋巴瘤精准分子诊断新技术,使很多疑难病症患者的诊断难题得到解决。她带领团队设立功能化病房、综合病房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系统化治疗方案;日间病房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和舒适、快捷的治疗环境; 清洁病房、移植病房和转化病房用于患者的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细胞免疫治疗。瑞金医院收治的淋巴瘤病例数逐年递升,病房治疗人次从2012年的750例增加至2017年的近3000例。

关注临床科研转化

在淋巴瘤中,有类“特级杀手”叫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它在亚洲地区相对高发,病程极度凶险。赵维莅及其团队为了攻克病魔,埋头钻研。终于,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指导下,全球迄今关于NKTCL最全面系统的基因组学图谱面世,这也是对相关突变基因致病原理及其临床意义最为深入系统的阐述。2015年,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专门报道了这一突破性成果。同时,赵维莅及其团队又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不断优化的诊治手段和方法,完成了国际首个NKTCL抗代谢治疗的II期临床研究,创新NKTCL的抗代谢靶向治疗方案,使I/II期NKTCL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从73.0%增至89.1%。

▲赵维莅带领的淋巴瘤学科成为了瑞金医院血液科的新标杆

如今,赵维莅带领的淋巴瘤学科成为了瑞金医院血液科的新标杆,她还联合我国血液、肿瘤临床多中心研究机构,牵头了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通过规范化、前沿性的治疗方法,切实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受到国内外血液学界的关注。

赵维莅说,这些成果归功于专业的医学研究和强大的MDT团队(多学科诊疗团 队)。而她的团队则把成绩归于她的个人魅力——“没有赵主任在各科室间协调沟通,我们就建不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淋巴瘤患者生物样本库,也就没有这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而这也是赵维莅最大的贡献之一——带领团队花费十几年时间,筛选了300多个中国患者,建立了一个中国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分子分型基因谱,用它可以检测95%以上适合中国患者的基因突变。同时,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立之中。

全心全意为生命护航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最美女医师”......赵维莅几乎拿到了青年人才领域的所有重量级奖项,集多项荣誉于一身的她比以前更忙碌了。但忙碌中,她放不下病房中的病人。 如今,她把每天完整地“切”成三段:上午在病房,下午到实验室,晚上回家思考白天没解决的问题。用她的话说:“上午与病人沟通,下午与学生沟通,晚上与自己沟通。”

无论工作多辛苦,赵维莅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对待患者和家属,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为患者的治疗竭尽全力,常常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只要患者需要,她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凭借着扎实的临床基础、敏锐的判断力以及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她成了患者与命运抗争的新希望。

在血液科转化医学病房,有一群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接受过多线化疗无效,中位生存时间只有6个月,几乎被判死刑,最后只能选择尝试嵌合抗原受体T (CAR-T)细胞免疫治疗这一新型治疗手段。可是这种治疗的风险很高,细胞因子风暴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了让他们平稳度过危险期,赵维莅每天去病房安慰患者, 连双休日也坚持去。她还要求每个医生也要每天去探病。经常一个病房一天会出现三四拨去慰问谈心的医生。“每当听到赵主任安慰我的话,就有了信心。”一位病情完全缓解的患者说。

“除了身体的治疗,心理疏导也很重要。要激励患者树立科学的医疗观念,积极配合逐层推进式的治疗。要和患者站在一起,共渡难关。”赵维莅在竭尽全力救活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病人的同时,也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抚慰。在赵维莅的倡导下,血液科病区成立了一支由患友组建的义工团队,还建立了“患难之交微信群”,十几个团员都曾是赵主任的淋巴瘤患者,如今有的已经结束疗程一年或三年不等。回归生活后的他们,定期回医院当志愿者,讲述他们与病魔抗争的经历,激励病友战胜癌症。

名医简介赵维莅:

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常务副主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委员等。 在Nature Genetics、Blood等国内外血液学权威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任《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编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相关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上海市巾帼创新奖等荣誉。



作者:王慧 张慕晨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