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为何引发两极口碑?

本该悠闲的暑假,孩子们却奔走于各种补习班,这本身就是当下许多家长教育焦虑的真实反映。从这个角度来看,《银河补习班》在暑期档上映,的确有其现实意义,也因此引发了高度关注和两极化的口碑。

事实上,放眼世界电影史,教育一直是被反复表现和探讨的主题。我们将《银河补习班》放置在这样一个创作脉络里,探讨它的诚意与缺失,也是希望电影人真正沉潜下来,创作出能够给人以启迪的好作品。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电影创作亦是如此。

——编者

出于对邓超+俞白眉组合前两部作品质量的极端不信任,事实上我在观看《银河补习班》前是放低了几乎所有期待的。

整部影片看下来,应该说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二者很多时候甚至彼此交织,从而让人产生出一种暧昧不清的观感。优点在于邓超的表演非常贴合人物,当他饰演的父亲以苍老姿态出镜时,着实令我震惊,那个曾经在银幕上放不下表演中的傲气的演员,如今完全脱胎换骨,成为了他想要观众看到的那个人的样子,微微佝偻的背脊,略带茫然的神色,是我非常熟悉的五零、六零后代际人的世俗味道。除了邓超,几位配角的完成度也都不错,且影片思路清晰,反对片面应试教育的初衷贯穿始终。而缺点则是剧作结构扰乱,桥段之间进展仓促,有些情节设计显得不合理,削弱了电影本身意图的表达。

《银河补习班》的叙事主线由现在时刻的航天员马飞的回忆构成,他的父亲、工程师马皓文(邓超饰)因为桥梁垮塌事故而背锅入狱,出狱后独自承担儿子的教育任务,在与儿子所在中学的教导主任阎某极端保守的教育思路斗智斗勇中,令儿子掌握了独立思考能力,并影响了他的一生。这样显而易见的温情故事,必然会令习惯了邓俞组合两部前作癫狂风格的观众刮目相看,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贯穿几乎注定死在太空的马飞的记忆深处的大大小小事件,从眼见桥塌到洪流中听见父亲喊话,无不充满了野心勃勃的戏剧张力,试图在反差性极强的场景中加固父子之间的坚韧情感纽带。马皓文自身背负的无妄之罪与他试图将儿子从应试教育的罗网中解脱出来的努力,成为全片最具生气灌注的推进动力,这样充满正能量的姿态,容易先声夺人地占据道德与共情高地。

在看上去似乎正向得按部就班的剧作之下,《银河补习班》毫无疑问仍然具备相当多的问题,诸如具体场景的营构中有许多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为何马皓文接亚运圣火时,同时设置了一个智商近乎负分的电视主播来嵌入“最后一秒钟营救”?1998年抗洪救灾现场,马皓文凭借寻找并呼唤儿子的不懈坚持,便几近巧合地启发了儿子自力更生逃出生天,是否合理?学校阎主任执拗性格的形成,是否真的需要用如此刻意的亲缘巧合(而这巧合用过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下文)来彰示?种种支离破碎或可称为东拼西凑的桥段,构成了《银河补习班》一路高歌猛进的故事底色,令整个贯穿了三十年的少年成长史看上去颇为魔幻。

然而在怪力乱神之下,通过荒诞的桥段组合及场景营建,《银河补习班》似乎无意中触发了对文本自身的解构性讽喻并令影片着力发出的声音更为明晰。通过马皓文三十年如一日的执守,影片批评了至今仍未得到彻底改观的片面应试教育模式。阎主任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历年获得优良成绩的好学生照片,名义上是“凌烟阁”一般的群英谱,却组合成另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视觉与心理效果,随着阎主任面对马飞取出了为他准备的照片这个动作,影片的批评意图呼之欲出。这一场景令人哑然失笑,又毛骨悚然,如同看到一柄被施了魔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与影片脸谱化的反派形象及比较激进的人物动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马皓文贯穿始终地努力令自己的儿子保持独立思考并进一步明白良知同名利之间的关系。航天员这一身份对马飞这个角色来说意义无疑非常重大,影片结尾非常巧妙地令父子情和家国梦得以齐头并进,完成情感意义上的双重弥合。

《银河补习班》作为一部正常的商业电影,节奏上仍嫌仓促,由喜剧向正剧转型的创作思路支撑效果尚不稳定。马皓文对儿子的言传身教,缺乏具体内容,空有一腔情血,是这部影片最大的弱点,但同时又恰是值得珍贵的部分——在不太成熟的创作方法之内贯通着希望清正人间的真诚之意,无论作为一种套路、姿态或美学意气,都有足取之处。

回到文初谈到的直接观感,邓超堪称脱胎换骨的表演对影片意图的实现居功至伟,过往许多影视作品中的邓超常常予人先在的本色张扬观感,而在  《银河补习班》里,从第一场戏里意气风发直堕人生低谷的转变,到后来以背负身心重担的布衣身份不懈抗争,体现于银幕之上的是极尽平实的姿态,见出完全卸掉了偶像包袱的邓超。比较明晰地展现出了父亲在十数年中的生理、心理变化轨迹,在表演层面赋予了影片相当程度的可信度,也部分弥补了剧作上的不合理之处。可以说,邓超这种自我祛魅化的表现对其个人生涯来说是一种颇具明显积极意义的姿态,对影片本身来说不失为一兼具聪明与执真的创作策略。

除此之外,影片看上去不经意的文本互动亦颇耐人寻味,配角阵容中出现了两位曾在《人民的名义》中合作的戏骨,其中一位便是饰演阎主任的李建义。有一些时刻,我甚至觉得自己在看那部剧的番外篇。实际上,这两部影视作品的文本都在剧作结构方面存在先天不足,由此引发出另一个话题,即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初衷如何以更成熟的叙事及更专业化的视听面目呈示于观众面前,这也是《银河补习班》留给以后的直接镜鉴——说到底,仍旧是对专业高效的影视工业体系的等待与努力。

作者:独孤岛主(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影评人)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