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也能成为打卡景点?鹿特丹“市集住宅”告诉你这是怎样一番操作

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商业空间往往等同于百货商店、商业街或是购物中心,但是随着电商的普及,人们渐渐失去逛零售实体店的兴趣;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的旧城区和老地标也面临着失去吸引力的问题。近期,东方出版社的《就是要逛才有趣!》一书以世界范围内许多城市成功的商业空间改造案例出发,探讨如何让我们的街道和城市更有魅力,让人们想“一逛再逛”。

鹿特丹“市集住宅”:对菜场改造的另一种尝试

文/李梦郁

在许多大城市里,菜场已经被超市大卖场以及发达的送菜上门服务所取代,不过在荷兰的鹿特丹进行了另一种尝试,他们把露天菜场和住宅设计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市集住宅”,每年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尽管后来由于摊贩的经营成本过高,鹿特丹的“市集住宅”经历了数次商业转型,已经从菜场转型为一个美食体验地,但是“市集住宅”项目仍然提供了一个在从业者赚钱以及当地居民生活体验之间取得平衡的有参考价值的尝试范本。

在一周的大部分时间里,历史街区Binnenrotte都是鹿特丹市中心一个空旷的地方,即使这个广场连接着城市里最为出名的几个景点——方块屋、鹿特丹图书馆和市集住宅(De Markthal)。一旦到了周二和周六,露天集市的出现总是让整个Binnenrotte街区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状态——生鲜蔬果贩卖摊一排排沿着广场铺开,环境里充斥着嘈杂的叫卖声,提着购物袋的人流在街道空间里涌动。这个时候,从奶酪面包到布匹纽扣,你可以买到任何生活用品。

在鹿特丹,房地产参与城市食品系统早已不是新鲜事。1913年,为了解决受农业危机影响而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公共住房问题,城市开发商为农村新移民建造了可以种植蔬菜的花园住房。此后,房地产参与城市食物系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催化剂,有时甚至作为开发一片区域的核心力量。正是这种地产开发趋势滋养了鹿特丹,让其成为“菜市场”住宅综合体的试验田。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在荷兰,住宅与菜市场之间就没有距离。

而荷兰建筑事务所MVRDV与地产公司Provast则更进一步,它们在2014年建成了一座位于鹿特丹的市集住宅,索性把住宅和菜市场放在一个室内空间里。与热闹粗糙的露天集市相比,同为菜市场的市集住宅呈现出另一种生活面向,干净整洁的室内街道、彬彬有礼的服务员以及能遮风挡雨的精美拱顶。

市集住宅项目最初始于一项公共市政倡议。市政府希望项目能增加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带动周围服务业的发展。这背后的历史原因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年,鹿特丹遭受了地毯式轰炸,市中心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鹿特丹开始重建。在1941年至1946年《城市重建总体规划》里,整个城市以中世纪劳伦斯教堂为中心,确立了在劳伦斯教堂以西建造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填充运河以修建新的铁路轨道,东部发展住宅区的“功能区式”规划方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鹿特丹逐渐进入城市重塑阶段,从生产和港口型城市向消费城市转型。带着重塑历史街区的雄心,市政当局意识到铁路的修建会让鹿特丹更显割裂而非完整,决定改变这种规划。每周两次的露天集市出现了。在规划定位中,它应该成为鹿特丹居民的一个城市大厅。

最终呈现出的市集住宅呈马蹄状,简洁的形体通过搭配高达40米的透明玻璃幕墙,削弱了建筑巨大的体量感。整个住宅有228间住宅单元,而拱的下方是荷兰第一座室内菜市场。阳光下,整座建筑显得通透。

拱顶之下,整个菜市场空间被全荷兰最大的艺术作品所笼罩。这幅作品名叫“丰饶之角”,描绘各类蔬果从天而降的景象。市集住宅的设计者、建筑师Winy Maas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室内的空间体验,是受到荷兰Panorama Mesdag这幅艺术品的启发,都是创造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作者: 李梦郁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