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将演播室搬到上海,聚焦与城市天际线一同成长的人

《开讲啦》将演播室搬到上海,聚焦与城市天际线一同成长的人(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央视品牌节目《开讲啦》推出全新节目模式“《开讲啦》+”系列,将演播室带到全国各地。第一站便选择了上海。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这四座超高层建筑的背后有一位共同的建设者——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龚剑,他也是《开讲啦》镜头对准的人。

(图片由《开讲啦》提供)

这位与上海一起“长高”的造楼人、从技术员起步的总工程师,如何带领团队在600米的高空完成天际线的生长?超高层的拔地而起又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在一艘浦江游轮上,以浦江两岸地标建筑为背景,龚剑分享了自己参与不同时期上海超高层建筑建造的故事。故事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生长,是一个国家的进步。

85万吨中国第一高楼,原来建在“豆腐”上

上海中心现在所在的地方,在过去是一片低矮的平房,龚剑回忆说,当年黄浦江上还没有一座桥,上下班还是坐两元钱的渡轮往返浦西和浦东,自己当时也没有想过这里将会建造中国第一高楼,也不知道会建成什么样,但是非常期待。但是当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开工的时候,却困难重重。上海是软土地基,龚剑将它比喻成一块豆腐,高632米重达85万吨的上海中心大厦是如何建在一块像豆腐一样的地基上?

在这座中国第一高楼的建造过程中,龚剑带领团队采用了很多中国首创的技术,也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次”:世界上第一次在软土地基上建造重达85万吨的单体建筑;世界上第一次在超高层安装14万平方米的柔性玻璃幕墙;世界首创跳爬式整体钢平台体系,这也是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的模架装备;世界上第一次将混凝土一次送上610米的超高空。上海中心的建造使得我国在超高层建造技术上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632米高的大厦,台风天为何还能稳如泰山

上海中心大厦的外观很吸引眼球,龚剑介绍说,上海中心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的体系,呈现出旋转上升的结构,120度的旋转、55%的收分,这样的设计对于一栋632米的建筑至关重要,它可以减少风荷载24%,减少大风对于大楼摆幅的影响。

在不久前台风“利奇马”登陆上海的当天,龚剑在第一时间去了上海中心,感觉依然稳如泰山。他说这要归功于“镇楼神器”——在大楼的125层设置的一个由12根钢绳索吊着的千吨级阻尼器,平时它是纹丝不动的一个装置,而在“利奇马”登陆的那天,它的单边摆幅达到了建楼以来的最大值75公分,这也是为何即使外面狂风暴雨,在上海中心的内部依然感觉不到任何摆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姚璇)

我们为何要建造超高层

从业36年,龚剑经历了从20米高的住宅建筑到632米高的中国第一高楼。168米高的上海商城是他超高层工程建造的起点,“168米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上世纪80年代,它是规模最大、高度最高的超高层建筑”。38个月,龚剑几乎天天在一线工地上,“每一层我都爬进去过,都去检查过”。如今,中国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了超高层建造的大国,“世界上4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一共只有26栋,中国就占到了14栋”。

谈及超高层建造的必要性,龚剑将“上海中心”比喻成一座“竖起来的外滩”,占地面积仅有8000平米,但利用率却达到了占地面积的14倍。

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地标,不仅反映了建造技术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更是一座城市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读懂这座城市的今天,期待她的未来。

9月21日晚十点半,央视一套播出“《开讲啦》+上海”,讲述龚剑与城市天际线一同成长的故事。


编辑:邵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