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场景的新应用,有望让海岛居民的就医难题迎刃而解。今天,大陈岛超声5G远程会诊中心成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5G远程分级医疗长三角一体化示范项目暨科技部重点专项椒江医联体超声综合评价及培训示范区在浙江台州市正式授牌启动,这意味着中国超声“王牌”学科借力5G技术落地台州当地最基层卫生院,实现“三二一”级医院全覆盖。
浙江椒江海门码头向东29海里,大陈岛如一颗明珠闪耀东海。然而,大陈岛在朝着“小康大陈、现代化大陈”目标迈进的同时,医疗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时至今日,往返大陆与海岛,船依旧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即便风平浪静,海岛居民也要在海上飘摇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椒江,这对遇上疑难杂症还需要外出就医的居民来说,是一笔高昂的就医成本。
大陈岛卫生院
如今,借力“5G+医疗”新模式,利用超声影像和音频实时传输技术,医学专家可以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上级指导医生可直接看到超声影像,并指导下级医生如何操作。同时,利用实时远程视频会议进行讨论,医生可以给出诊疗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让更多患者有机会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的发源地”,超声医学科作为医院龙头学科,综合实力长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落实国家分级诊疗政策,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机构超声诊疗水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与浙江台州市卫健委就超声医学领域全面合作形成战略共识。今年6月6日,在台州市卫健委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签订了超声学科合作协议。
据此,“科技部数字诊疗重点专项创建超声系统评价与培训示范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台州市立医院超声远程会诊中心”相继落户台州以及所辖的大陈岛等地,借助5G高速网络的图像、语音综合传输技术,当地的超声诊断再也没有地域限制,基层医生动动指尖就与和专家面对面。
之所以选择超声学科落户,与当地的迫切需求也极为相关。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常年高碘的饮食习惯,当地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大城市,患者只需借助超声影像就能做到定期随访,然而在大陈镇社区卫生院,却缺乏相应的设备与技术人员。如今,随着超声5G远程会诊中心的落地,大陈岛上的居民再也不必为此渡海泛舟,在大陈镇卫生院就可以直接享受到台州市立医院乃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专家的远程会诊。
不止于此,5G技术的落地给更多远程医疗应用提供了可能。遇到疑难急症,市六医院的专家即使远在上海,通过远程操控机器人也能为大陈岛上的居民进行超声检查,无论是探头移动,还是力度反馈都能做到精准无误,从而实现优质医疗最大化,助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落实。
大陈岛卫生院
在超声医生依旧紧缺的情况下,远程超声有助于弥补医生资源紧缺的现状,放大优质资源。2017年1月,作为国家科技部数字诊疗重点专项示范基地的台州医院远程超声示范基地挂牌,以台州医院为中心开设了很多示范点,两年多时间运作下来,效果很好。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胡兵教授介绍,为助力当地人才培养,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台州市优秀青年超声能力提升追踪培养项目出台,由台州当地选拔超声优秀青年到上海市级超声平台培训,而今通过5G远程超声数字平台,各培训点上就能同步开展医、教、研、质量控制、管理交流等业务活动,将进一步提升当地医院超声科的能力。
“通过国家顶级教授授课与当地学科带头人的同步试教,远在大陈岛的全科医生第一次体会到了超声影像诊断的力量。未来,通过远程考核,全科医生也能用自己超声知识对一些常见疾病做出判别,从而让更多的岛上居民享受到专业、精准、有效的医疗服务。”胡兵主任表示。
作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