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年产从百余集到逾万集,哪些国产剧曾经让你看了又看?

【导读】有恩师钟惦棐先生晚年发表于《文汇报》的传世论文《谢晋电影十思》为范,值新中国70华诞之际,斗胆学而效之,试作新中国成立70年电视剧创作四题。

一门“显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建构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而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则问世于1958年,迄今也度过了花甲之年。其实,中国电视剧创作的真正迅猛发展,是之后伴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的事。想当年,全国电视剧的年产量不过百余集,创作和播出的电视台也仅只京、沪、穗三家。看如今,电视剧作为中国人民审美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兴未艾的现代艺术,由小到大,由弱至强,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穿透力之强、观众之多,已经为别的文学戏剧电影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

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早已逾万集,观众亦过十亿,播出的电视台遍及中央和省、地、县千余家。它在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和艺术鉴赏活动中,占据一席独特而f重要位置;它在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建构中,发揮着独特而重要作用。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朶奇葩和一门“显学”。秦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代文艺总有一代的标志性的重要艺术样式,成就这门艺术样式的“显学”。

美学追求:经过纪实美学、形式美学的探索,找到了意境美学的道路

首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是现代化的电视技术与话剧艺术结缘的产物。自此,中国电视剧创作在美学追求上,就与话剧美学有了密不可分的血缘联系。中国电视剧的第一代导演、编剧、演员,大都来自话剧界。历史进入新时期,伴随着中国现实主义文艺复甦的时代浪潮,中央批准组建“中国电视剧艺术委员会”,话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著名话剧导演兼演员金山担任了首届主任,从而开启了中国电视剧迅猛发展的崭新局面。

年轻的电视剧不仅继续向话剧美学吸取营养(如首部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等),而且更注重向“老大哥”电影美学吸取营养。有鉴于银幕视听艺术与戏剧舞台艺术在语言审美优势和时空观念上的差异,著名电影美学家钟惦棐先生石破天惊地提出了“电影与戏剧离婚”的命题,赞之者众,非之者亦不乏其人。这也影响到年轻的电视剧界,喊出了“摆脱和突破话剧美学禁锢”的呼声。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四代导演”的中坚人物郑洞天、张暖忻等针对中国银幕上较长期以来存在的脱离生活、粉饰现实的伪现实主义美学倾向,借鉴法国电?评论家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中阐明的“物质的还原”的电影本体理论,以《邻居》《沙鸥》等代表作品,举起了电影纪实美学大旗,掀起了“长镜头”复原生活真实的漩风;电视剧界以新闻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张绍林等为代表,便在屏坛接过了纪实美学大旗,创作出了以《好人燕居谦》《有这样一个民警》和《丹姨》《九·一八大案纪实》《新闻启示录》《女记者的画外音》等为标志的纪实性电视剧。

《人间四月天》(2000年),由黄磊、周迅、刘若英、伊能静等主演

稍后,电影界“第五代导演”张军钊、陈凯歌、张艺谋等,又基于对这种囿于还原生活的真实而限制了艺术家主体对审美对象客观的独特感受和发现的表现限制的不满足,从西方电影的形式美学中吸取营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一个与八个》和《黄土地》等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令中国电影美学登上了更新台阶;年轻的电视剧界也不甘滞后,以潘小扬、何为、张鲁等为代表,创作出《希波克拉底誓言》《南行记》和《太阳从这里升起》等导引电视剧语言美学风貌发生深刻变革的新作品,彰显出鲜明的形式美学追求倾向。

再往后,实践又启迪人们发现,过度的“长镜头”纪实虽还原了生活的原汁原味,但势必延缓作品的叙事节奏,减弱对观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过分强调形式美学,又势必导致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于是,电影界以谢飞的《黑骏马》、张艺谋的《红高粱》、黄建新的《黑炮事件》为代表,兼容并收了此前纪实美学与形式美学的优长,规避了两者单一追求势必造成的弊端,升腾到意境美学的更高境界,且看《黑骏马》中那人与马形神合一和那广袤草原营造的意象,《红高梁》中那片会讲话的高粱地象征的人的生命意识、《黑炮事件》中那掛着停摆的钟的清一色白的“马拉松”会议室,不都在“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而又“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吗!年轻的电视剧界也紧紧跟上,以从杨阳的《记忆的证明》到郭靖宇的《最美的青春》等一系列精品力作,都奋进在由高原攀登高峰的意境美学高峰的道路上。

从新时期之初的纪实美学到之后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形式美学,再到新时代攀登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讲品质、讲格调、讲责任的意境美学即人民美学高峰一一这便是新中国电视剧艺术坚守不懈的美学追求。

历史追求:在唯物史观烛照下,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与人民共同着呼吸

中国电视剧自便是电视台播出的文艺节目重要内容之一,它自然也受到电视新闻品格的影响,在其历史追求上强调表现尽可能深广的历史内涵,努力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与人民共同着呼吸。

改革开放以来,紧随着文学界现实主义复甦先后出现的创作变化,荧屏上也相继问世了如潘小扬执导的《无人知晓的世界纪录》、蔡晓晴执导的《磋跎岁月》、都晓执导的《颕河故事》、张新建执导的《孔子》等电视剧,以呼应文学界的追求。

《蹉跎岁月》(1982年),主演郭旭新、赵越、肖雄

之后,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口号引领下,一方面,直面人生、开拓未来的描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电视剧如雨后春笋,一发而不可止。

反映农村变革的代表作先有大连的《篱笆?女人和狗》《古船?女人和网》《辘轳?女人和井》“三部曲”,后有吉林的《希望的田野》《美丽的田野》《永远的田野》“三部曲”等;

表现工业题材的代表作有上海的《大潮汐》、浙江的《中国神火》、山东的《車间主任》、辽宁的《钢铁年代》等;

描写军旅生活的代表作有《突出重围》《士兵突击》《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

为家庭婚姻谱写精神图谱的代表作有《离婚前后》《牵手》《金婚》等;

为当年青年传神写貌的代表作有《外来妹》《北京青年》《我的青春我作主》等……

总之,题材广泛,繁花似锦,努力在荧屏上奏响时代主旋律,反响人民心声,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创作方兴未艾。以王扶林、杨洁等导演为先,瞩目古典名著,先后把《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成功地搬上了荧屏。更有不少编导,把创作目光投向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富矿,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一位智者,创作出了《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等一系列具有较高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的作品。

《红楼梦》(1987年),由欧阳奋强、陈晓旭等主演

而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更是中国电视剧的一大优势和一大特色,是对中国当代文艺乃至人类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编剧王朝柱是最杰出的代表,他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鼎力大持下,从40来岁写到近80岁,写花了一头黑发,写掉了一腔白牙,用心、用情、用功创作了《长征》《延安颂》《辛亥革命》《开国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八路军》《太行山上》《解放》《换了人间》等20余部600余集电视剧,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革命历史完整地艺术地搬上荧屏,成就了一部形象的教科书,可谓功不可没,利在千秋。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剧界认真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创作出了如《寻路》《海棠依旧》《焦裕禄》《彭德怀元帅》《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白鹿原》《大江大河》《可爱的中国》《特赦?1959》等一大批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攀登高峰的精品力作。显然,在唯物史观烛照下,中国电视剧艺术反映的历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越来越启智养心,培根铸魂。

风格呈现:以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创立独特的艺术风格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国家、民族如此,电视剧艺术亦应如此。坚守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艺术发展道路,这特色,在相当意义上与风格、精神攸关。风格即人,这指的是风格与创作主体的关系;而风格于作品,即标示着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方艺术。中国电视剧艺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相继形成了几种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和审美优势的风格——

“京味电视剧”。从《渴望》到《编辑部的故事》,从《京都纪事》到《共和国往事》,从《北京人在纽约》到《金婚》,从《正阳门下》到《芝麻胡同》……这批“京味”十足的作品标识着北京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渴望》(1990年),主演刘慧芳、李雪健等

“海派电视剧”。从《结婚一年间》到《上海一家人》,从《十六岁花季》到《上海的早晨》,从《孽债》到《大浦东》……这批“海派”风格的电视剧标识着上海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十六岁花季》(1989年),主演池华琼、吉雪萍等

“粤派电视剧”。从《公关小姐》到《外来妹》,从《商界》到《情满珠江》,从《英雄无悔》到《和平年代》……这批“粤味”浓郁的作品呈现出广东电视剧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审美优势;

《英雄无悔》(1996年),主演濮存昕、袁立等

“浙派电视剧”。从《你为谁辩护》到《中国商人》,从《温州一家人》到《鸡毛飞上天》……这批江南风味的作品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现了浙江电视剧的风格、特色和成就;

《鸡毛飞上天》(2017年),由殷桃、张译等主演

“鲁派电视剧”。从《武松》到《高山下的花环》,从《大运河》到《大染房》,从《闯关东》到《沂蒙》……这批洋溢着齐鲁文化风采的作品,代表了山东电视剧的品质和风格;

“江苏电视剧”。从《秋白之死》到《小巷名流》,从《吴贻芳》到《戈公振》,从《果子巷》到《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批侧重于凸现为江苏文化名人立传的作品,标志着江苏电视剧的主要实绩和艺术风格;

“燕赵电视剧”。从《打狗棍》到《神医喜来乐》,从《荀慧生》到《在桃花盛开的地方》,从《我的故乡晋察冀》到《最美的青春》……这批展现“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作品,铸就了全国瞩目的“河北现象”;

“巴蜀电视剧”。从《巴桑和她的弟妹们》到《南行记》,从《死水微澜》到《淘金记》,从《四川好人》到《壮士出川》……这批既麻辣又幽默的“川味”作品,标志着四川电视剧艺术的黄金时节和风格魅力;

“晋派电视剧”。从《无字的歌》到《大西北人》,从《太阳从这里升起》到《有这样一个民警》,从《沟里人》到《李家大院》……这批将纪实与写意结合的“晋味”作品,代表着山西电视剧的审美风格和主要成就;

《乔家大院》(2006年),主演陈建斌、蒋勤勤、马伊琍

“东北电视剧”。从《雪野》到《努尔哈赤》,从“农村三部曲”到《钢铁年代》……

这批在荧屏刮起“东北风”的作品将永远留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册上。我之所以忠实地将在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上确曾以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和审美优势创立过独特的艺术风格的流派逐一道来,正是因为实践已经雄辩证明:这种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去高扬地方文化优势、配置地域文化资源、创立独特艺术风格的电视剧创作思维与道路,才是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续健康繁荣的康庄大道。全国各省各地均如此,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剧百花园何愁不能真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当然,倡导各省坚守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并以此为主,并不意味着不可以美人之美,创作别样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百花齐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电视剧的那些“第一”

第一部国产电视剧

《一口菜饼子》1958年

第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

《敌营十八年》1981年

第一部投拍的改编自四大名著的电视剧

《西游记》1986年

第一部基地化生产的室内剧

《渴望》1990年

第一部国产情景喜剧

《我爱我家》1993年

第一部国产古装情景喜剧

《武林外传》2006年

作者:仲呈祥(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