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女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课题是《菲波那契数列如贝祖数的估计》,网友:研究名字都听不懂

科学大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对有志于踏上科研道路的青少年可能产生巨大触动。

连续两届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都有这样一个特别环节:让上海中学生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对话。去年,有10位“小小科学家”零距离接触了他们各自仰慕的“大神”,今年又有12名中学生有幸参与其中。昨天,这些幸运的中学生与来自全球的100位青年科学家一起,和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展开了一场“桌布对话”。

一年前,科学大师们的建议他们还记得吗?一年后,他们的“科学梦”还在延续吗?在昨天的论坛现场,记者与这群中学生展开了一场对话。

相差52岁的孩子和爷爷,聊起了费曼物理学

今年再次获得与全球“最强大脑”面对面的机会,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楼圣德感觉自己幸运极了。去年此时,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名参加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没想到成功入选。当得知有机会与李政道研究所所长、诺贝尔奖得主弗兰克·维尔泽克等物理学家见面时,他更是兴奋地把这位大咖级偶像的论文看了个遍。

“论文还是挺难看懂的,”楼圣德说,“因为他研究的是天体物理学,而我对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大师的研究思路还是给了我不少启发。比如他说,数学是通往自然科学领域的语言。”

因为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一大一小两位年龄差距52岁的物理学家和爱好者,旁若无人地聊起了费曼物理学。今年再次遇到维尔泽克,楼圣德又有新的想法告诉他。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杨鸿嘉原本一直觉得,要尽早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可在去年的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告诉他,不用那么早就决定未来的自己要干什么。“在打基础的阶段,不妨多接触各领域的知识,许多科学家都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才真正确定了自己要走的方向。”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杨鸿嘉,也激励着他今年再次来到论坛,汲取大师们的智慧火花。

“参加顶尖科学家论坛,更坚定了我的科研之路,也让我第一次知道诺奖得主原来这么平易近人。”去年参加首届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樊悦阳,今年赴世界顶尖实验室追寻自己的科学梦想。据他观察,那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在获得包括诺奖在内的各项科学大奖之后,并没有什么变化,这份从容,极大鼓舞着樊悦阳在科研道路上踏实走好每一步。

科研让他们学会了表达、沟通与合作

与科学大咖对话紧张吗?孩子们的回答出人意料:“哦,一点也不,我很期待。”原来,不紧张是源于上海已经形成了一套“未来科学家”培养模式,与科学家面对面,这些孩子已习以为常。

今年第一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高三学生胡诗成,在2019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获得了能源化学组一等奖和学科最佳奖。这一大赛又被称为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小诺贝尔奖”,按照惯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将以胡诗成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同时,胡诗成还将受邀参加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青年科学研讨会,并出席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归来,杨鸿嘉继续参与了上海市科协“英才计划”的培养,在上海交大生命学院张大兵教授、许杰副研究员的指导下,他发现葡萄籽中的花青素、茶叶中的茶多酚以及维生素C等,对于水稻抵御重金属污染有很大帮助。

谁能想到,论坛上侃侃而谈的楼圣德曾是一名腼腆羞涩、不善于言谈的孩子,如今他累积参与的课题已达38个,其中8个是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每次组队课题完成时,他总是认真倾听,找出每个人计划中的长板和短板,以自己的逻辑将其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很喜欢听他分析问题,他也慢慢对表达有了自信。

如今,他和去年一起参加论坛的其他几位“小小科学家”成了好朋友,如果课题遇到了困难,也会相互切磋、互相请教。

科研之路怎么走,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

因为从小就崭露出科学研究的特长,杨鸿嘉常被周围的人问起是否有冲击诺奖的梦想,但他认为,获奖并不是科学家需要考虑的事,相比之下,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更加重要。

谈方琳是去年参加论坛年龄最小的学生,那时,她还在延安初级中学读初三。今年,她顺利考取了心仪已久的华东师大二附中,15岁的她仍然是现场年龄最小的。她说,现在感兴趣的课题有几个,一个是希望沿着以前的课题《菲波那契数列如贝祖数的估计》,研究推广的菲波那契数列及其应用。另一个是希望找到雅可比多项式与结式之间的恒等式关系,要么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寻找,要么是找出好的算法,问题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个很重要很有意思的数学课题。

与科学大咖面对面的交流激发了她的研究兴趣,虽然学习任务很重,但她仍会在课余坚持做些数学方面的小研究。

出国留学,曾是许多未来科学之星的选择,但楼圣德坚定地表示,他想留在国内,踏踏实实钻研某个感兴趣的领域。他梦想中的学校是中国科技大学或者上海科技大学。最近,受创新创业氛围的影响,他甚至在考虑未来如何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让科技造福于更多人。

“中国科技在不断进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站上世界舞台,影响和改变人类未来。”他说。

作者:沈湫莎

摄影:邢千里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