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进博会期间,有观众说捷克馆是“最文艺”的国家馆。开幕式上,捷克总统泽曼亲自用佩卓夫钢琴即兴弹奏,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今年进博会,欧洲最大的钢琴生产企业佩卓夫公司再次亮相捷克国家馆。自1864年安东尼·佩卓夫打造出第一架钢琴以来,佩卓夫乐器家族已生产出近63万件钢琴和乐器,深受各国音乐家喜爱。目前,中国俨然已成为其全球化战略中最具潜力的重要市场。数据显示,目前佩卓夫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占到其全球总销量的35%以上。
文学、音乐和电影,是捷克文化的三张亮闪闪的名片。
音乐上,布拉格是莫扎特、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音乐家重要的活动场所,《唐璜》等多部著名歌剧在此首演。
捷克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有很高地位。随着19世纪整个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捷克人民的民族意识获得迅速发展,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复兴民族文化的运动。在此历史大环境下,捷克的音乐文化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体现出鲜明的民族主义倾向,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乐派。
而这种民族乐派的音乐一直渗透在捷克人的血脉里。最突出的就是捷克民族歌剧的创始人和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斯美塔那。
斯美塔那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他不仅有着和很多杰出音乐家一样的极高音乐天分,还超脱并形成了具有浓厚捷克特色的音乐创作风格。
当我们回溯斯美塔那的音乐生涯时,有一个作品总是被不间断地提起,就是他于1874~1879年间创作的交响诗——《我的祖国》。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起点,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
《我的祖国》作为交响诗,由六个乐章组成, 包括《维谢赫拉德城堡》、《沃尔塔瓦河》、《萨尔卡》、《波希米亚的森林与草原》、《塔波尔小镇》、《布拉尼克山》。聆听这些曲目,仿佛亲身脚踏在波西米亚的土壤上,面前是伏尔塔瓦河荡漾的水波。
其中,《伏尔塔瓦河》是其中最具有知名度且评价最高的作品,很多听众评论他有振荡灵魂的力量。当然这样的评价再多不如真实地去听一回,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些理解。
库贝利克指挥版《伏尔塔瓦河》,也是这首曲子最著名的版本之一。
▲伏尔塔瓦河之景
19世纪7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在捷克逐渐壮大,政治形势好转,回国后的斯美塔那在这样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我的祖国》,以捷克山水为名,描绘了捷克的山河各隅,刻画了捷克历史中的闪光时刻,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之后的巡演也收获成功。
除了在音乐厅中叫好叫座的成功,《我的祖国》还鼓舞了众多捷克人,唤起了爱国之情。捷克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穆夏,在美国旅居期间, 被 《伏尔塔瓦河》深深打动,最终决定返回故乡,并开始了他漫长的18年创作,呕心沥血完成了刻画捷克历史与人的巨幅油画《斯拉夫史诗》,彰显了捷克人民的自己掌握命运的心气和精神。
斯美塔那作为音乐家,在创作《我的祖国》时正处于双耳失聪的状况下。对于音乐家来说,耳朵出问题已经是极深的打击,但是斯美塔那承受的还要更多。他并非单纯地听不见声音,而是终日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噪音杂声中度日。他所面对的绝不是一个万籁寂静的世界,而是十倍嘈杂而且没有静音键的世界。在这样的条件下耗心耗力创作音乐数年后,这样无休无止的折磨最终让他住进了精神病院。
现在我们回看,仍然无法想象斯美塔那是克服了怎样的艰辛创作出的《我的祖国》,与常年痛苦不堪的身躯相对的,是他在曲子中展现出的脉脉深情,潺潺流出的爱国情愫,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之美,当然还有荡气回肠的旋律,是下一秒即将泪下的澎湃。
▲德沃夏克
创作的乐曲同样以浓厚民族气派著称的德沃夏克,其知名度和受欢迎的程度不在斯梅塔纳之下。
德沃夏克因父亲反对他学音乐,曾当过屠夫的学徒,后来才进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就读。
德沃夏克的音乐受勃拉姆斯、瓦格纳和捷克民间音乐的多重影响,其作品以交响曲和室内乐居多,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乐风更充满浪漫的诗意。德沃夏克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他在客居美国时所创作的交响曲《自新大陆》,另一个代表作品《斯拉夫舞曲》则充分表现出捷克人民的欢乐和哀痛。与德沃夏克的音乐成就一样有名的是他的情史。德沃夏克在为一位金匠家两个女儿教授钢琴时,爱上了金匠长女约瑟菲娜·科涅佐娃,却遭到拒绝。初恋受挫,24岁的文艺青年德沃夏克谱写了一系列声乐套曲《柏树(Cypresses/Cyp?i?e, B. 11)》等,作为呈献给约瑟菲娜的情歌。
▲约瑟菲娜·科涅佐娃Josefina Kaunitzová(站);与安娜·科涅佐娃Anna Kaunitzová(坐)
约瑟菲娜虽不愿意嫁给德沃夏克,却表示非常喜欢他写给她的情歌(求德沃夏克心理阴影面积),尤其是他的一首深情柔婉的《留我独自一人》,这首情歌是她的心头之爱。
最终,与德沃夏克最终携手走进教堂婚礼的是约瑟菲娜的姐妹安娜,之后的三十余年,她为他生儿育女、用教授音乐的微薄收入供他专心创作。而约瑟菲娜则嫁给了政治家、艺术赞助人库尼克伯爵。请看德沃夏克的日常痴汉脸:
1895年,在美国任教的德沃夏克正在潜心创作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时,从遥远的布拉格传来约瑟菲娜病重的消息。深陷牵挂忧愁之中的德沃夏克,将初恋最爱的旋律——《留我独自一人》加以变化写入大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895年5月27日,德沃夏克一生的挚爱约瑟菲娜病逝。她的离世深深刺激了德沃夏克,在返回波西米亚(今捷克)后,他将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终乐章一个仅8小节的乐思扩充为60小节,这首《留我独自一人》再次成为表达缱绻思念的佳作。
▲雅纳切克
对古典音乐不太熟悉的朋友,可能对雅纳切克不甚了解,不过这位捷克音乐家的作品却是深受作家们喜爱的。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里,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却反复出现。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
生活在晚期浪漫主义与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雅纳切克(1854~1928年),其音乐创作对捷克民族文化有着深深的迷恋,米兰·昆德拉也对雅纳切克推崇有加。
雅纳切克是一位彻底的民族主义者,他善于从语言中提炼出有表现力和生活气息的音调,从而形成了一种以语言音调为基础的新颖独特的声乐风格。换句话说,雅纳切克是一位把语言当作音乐的作曲家。
同时,雅纳切克是捷克第一位用散文体而不是诗歌创作歌剧的作曲家。这些都构成了雅纳切克最基本、最鲜明的创作特征。
有人说,雅纳切克的作品平实无华间使人肝肠寸断。这种难以忘怀的感觉有可能刺激到村上春树。虽然在《1Q84》里,村上春树并没明说反复提及雅纳切克的作用,但蕴含对命运的暗喻。
在小说中,此曲一响,主人公青豆就有“身躯被扭绞”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非常个人的震撼”。青豆是在第一次出场杀人之前听到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开头的鼓号曲在她耳中鸣响,“没准那就是开端”,青豆想。
有评论家认为,这是村上春树借雅纳切克的音乐对乌托邦的影射。因为捷克总让人联想起乌托邦。从米兰·昆德拉笔下的乌托邦,到捷克杰出思想家哈维尔写的种种荒诞剧,再到捷克拍摄的乌托邦电影。
捷克人常说:“哪里有捷克人,哪里就有音乐。”捷克人对音乐的热爱,也让天才莫扎特深深感动。
布拉格繁华的瓦茨拉夫大街的店铺橱窗曾贴出这样的字幅:“是布拉格人发现了莫扎特的天才。”
原来,1786年夏,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布拉格上演,演出场场爆满,轰动欧洲。当时有评论家说:“有高度音乐修养的捷克观众,尤其是布拉格观众,比维也纳观众更能欣赏莫扎特的天才。”
莫扎特也曾说:“我的布拉格了解我!”1787 年,莫扎特在布拉格进行了歌剧《唐璜》的首演。演出很成功,当时莫扎特感慨万千,于是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莫扎特喜欢布拉格,因为布拉格人比其他人更欣赏他的音乐作品。
时至今日,捷克依然是热爱音乐的人所向往的地方。
捷克全国有十几家专业歌剧院、拥有数量可观的交响乐团、室内乐团。
无论是观众还是音乐家都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与水平。
作者:陈熙涵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