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精华,《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管弦乐部》面世

中国交响乐创作,是交响乐这一世界性艺术形式的本土化表达。它将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文化底蕴和西方作曲技法融合,抒发中国情感,传递中国精神,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典范。

为充分展现百年来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策划并实施了《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出版项目。整个项目按作品体裁分为《管弦乐部》《组曲部》《协奏曲部》《舞剧音乐部》《交响曲部》和《大型器乐声乐作品部》,共100张CD。

首套编辑出版的《管弦乐部》和附设的《外编:室内乐及小型混合乐队作品》,共32张CD汇集了77位(组)中国作曲家的131部优秀作品。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甄选最佳版本,最优录音,佐以翔实文字介绍,奉献给广大交响乐爱好者一席音乐的饕餮盛宴。

《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管弦乐部》以萧友梅《哀悼进行曲》为起始,将1949年前的拓荒时期、建国后至1970年代的初创时期、改革开放后的迅猛发展时期和新世纪以来各个发展阶段的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一一呈现。

中国交响乐“第一”说

萧友梅:哀悼进行曲(1916)

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交响乐作品的认定,经历了“黄自《怀旧》第一”说、“萧友梅《霓裳羽衣舞》第一”说,到“萧友梅《哀悼进行曲》第一”说的变化过程,中国交响乐创作史的起点,也从1929年、1923年上推到了1916年。这是中国音乐史研究领域的可喜成果。

萧友梅

1916年12月,正在德国留学萧友梅先生为追悼黄兴、蔡锷二位国民革命重要人物的去世,创作了钢琴曲《哀悼引》和该曲的管弦乐版及军乐版《哀悼进行曲》,被视作揭开了中国交响乐百年创作史的大幕。

萧友梅在乐曲的序文中写道:“兹借留德同学诸君有追悼黄、蔡二公之举,特仿Beethoven(贝多芬)之Trauermasrch(《葬礼进行曲》)体作成一曲,名曰《哀悼引》,二公有灵,其鉴吾志。”乐曲的创作缘起很清楚。

管弦乐c小调《哀悼进行曲》形式上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第一段是慢板c小调,旋律缓慢、沉重、哀伤;中间乐段转入C大调,为雄壮、颇显力度的进行曲。按照萧友梅在《哀悼进行曲·序》中所说是描写“努力”“奋斗”“救中国”之意。在第一段音乐完整再现之后,全曲在悲壮的尾声中结束。

萧友梅《哀悼进行曲》总谱手稿

萧友梅《哀悼进行曲》乐谱

在悲痛中不失奋起斗争之意,是《哀悼进行曲》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专辑采用的是国家大剧院2016年4月8日现场录音,由贵阳交响乐团演奏,陈佐湟指挥。陈佐湟是学者型指挥家,他对《哀悼进行曲》的诠释,严谨而又充满感染力。

炎:马车(1954)(1954)

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葛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小品,结构形式具有复三部的特点。

葛炎

第一部分,钢琴发出银铃般的节奏,伴随着提琴轻轻拨奏的主题旋律,宛如在幽静山谷道路上,从远处飘来清脆的铃铛声和马蹄声。接着板胡重复提琴拨奏的主题,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流畅的旋律再次出现,好似马车奔驰而过,赶车的小伙子用力挥动鞭子,马蹄扬起了尘土。

第二部分,描绘了秀美的农村景色,表现了翻身的农民对家乡的热爱。

第三部分,小号的加入使愉悦抒情的音调发展得更加宽广辽阔。板胡演奏的主题旋律再次出现,飞奔的马车驰向远处的山谷,飘忽在晴空的银铃声随着白云渐逝,马车消失在绿色的田野上。

这首作品的惊喜之处在于用钢琴加弦乐拨弦手法对马蹄声、马铃铛声惟妙惟肖的模仿,以及主旋律周围的对位素材和伴奏声部里节奏性的铺陈,令这首管弦乐小品显得纯朴有趣、不落俗套、回味无穷。

此曲由上海乐团交响乐队演奏,黄贻钧指挥,中国唱片1954年录音。

施万春、魏作凡、徐志远:节日序曲(1960、1976)

施万春1960年试奏《节日序曲》初稿

作曲家施万春在谈及本曲时如是介绍:

“我的《节日序曲》创作于1959年,当时只有23岁,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读四年级。是学校为建国十周年献礼交给的创作任务。

“《节日序曲》创作组共有3个人,我作为主笔,同系比我低一班的魏作凡同学出身于乐队,有些乐队经验,配器要比我熟练;另一个民乐作曲系的徐志远同学出身于民族乐队,对民乐比较熟悉。

“在我的笔下,《节日序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呈示部主题表现普天同庆、欢腾热烈的节日气氛,表现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素材我选用了河北吹歌《淘金令》。这是我在入学后学唢呐时跟赵春峰老师学到的曲牌,很吻合呈示部所表现的内容。

“我如期完成了全部钢琴谱,3个人开始分工配器。我负责呈示部、再现部和结束部的配器,他们二位负责中间插部的配器。学校乐队准备排练,西洋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两个乐队混合编制一共300人,光打击乐就有50人!演出后引起很大轰动。

“1973年我正式调入中央乐团,领导希望我进一步修改《节日序曲》。……在修改过程中,我经常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北方的农村,凉爽的夏夜,宽敞的场院,男孩子们活泼嬉戏、玩耍追逐,女孩子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情景时时在脑海中浮现……我将喜庆的《淘金令》主题变形派生出一个舞蹈性的新主题。我又修改了结束部,使其更为简洁、精炼。”

此曲选用的是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演奏,韩中杰指挥,中国唱片1983年的录音。

百年来经过几代中国音乐家的不懈努力,更多优秀的交响乐作品问世,成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出版《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一是为了纪念中国交响乐的开拓者萧友梅先生创作《哀悼进行曲》100周年。二是为了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创作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脉络和趋势。三是为了展示录音工业,尤其是中国唱片在中国交响乐录音领域的历史成就,助力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开枝散叶走向世界。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