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哮喘发病持续上升,“激素恐慌”“绝对忌嘴”可能以牺牲孩子长高、病情控制为代价

这个冬天,走进各大医院的儿科,做雾化的孩子真不少。我国儿童哮喘发病率持续上升,华东地区为高发地带。这点与全球发病态势倒是一致的,“经济越发达,哮喘发病率越高”。在儿童呼吸科医生看来,规范儿童哮喘诊治,是哮喘防治领域的紧迫需求。

儿童哮喘患病率持续飙升,平均每10年增加约5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陈志敏教授称,儿童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根据近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平均每10年增加约50%!

据2010年统计,中国14岁以下儿童哮喘发病率约3.02%。其中,华东地区是中国城市儿童哮喘的高发地区,患病率为4.23%,华东地区里,上海患病率最高,为7.57%。

“2020年预估还会进行一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相信这个数据还会升高。”陈志敏教授分析,哮喘患病率不断升高,主要与两大因素相关,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室外环境变化、室内装修对哮喘发生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另外,

他提醒,肥胖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哮喘的治疗目前还谈不上“令人满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赵德育教授分析,哮喘是“异质性疾病”,就是多种原因导致一个同样的临床表现,即反复咳嗽、气喘,病因包括过敏、感染、机体发育问题等。约80%哮喘病人是在3岁前出现第一次喘息,反复喘息不加以重视,就会损伤肺功能。最新研究发现,到23岁时就已经有哮喘病人发展为成人慢阻肺——慢阻肺以往被认为是“老年病”。

所以,控制症状,保护好肺功能,减少因为哮喘而出现的伤害,成为当下一生关注的焦点。

棘手的是,作为治疗手段,哮喘治疗会用到激素。而很多家长提激素就色变,“激素恐慌”在哮喘儿童的家长群里普遍存在。

“很多研究已证实,规范化运用吸入性糖皮激素,对机体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但如果不规范运用,长期反复发作,它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比如发育迟缓,长不高。”赵德育教授强调,家长需要走出“激素恐慌”的误区,明白治疗是为了控制病情,因为一旦病情“失控”,届时需要更大剂量的用药,家长担心的“副作用”可能更大。

此外,也有其他办法可绕开“激素恐惧”,比如孟鲁司特钠口服用药,没有激素作用,可以起到抗炎及改善气道炎症的作用。

终身用药不等于需要“每天吃药”,要忌口不等于绝对忌嘴

针对家长关心的“停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洪建国教授称,从全世界的定义来看可明确:哮喘目前还是不可治愈的,是一个慢性炎症疾病,所以哮喘用药就是终生用药。

但,这并不意味着需要“每天吃药”。

他介绍,正在编写的《中国儿童哮喘指南》就将关注“最低治疗疗程”的问题,即基于病情控制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剂量甚至停药,停药的标准是在最低剂量的情况下半年没有发作,医生会考虑给患者停药。

“停药后确实有部分病人再也不发了,但对这部分病人我们不敢说是治愈,可以说是临床控制、临床治愈。这样做,也是想给家长希望,但要接受,哮喘也可能复发,就跟高血压一样,得了高血压就需要一辈子吃药,可能天热吃的剂量小一点,天冷吃的剂量高一点,所以患者、家长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洪建国教授补充说,哮喘发作也有季节性,比如五一、国庆、季节交替时,病人会增多,可以吸入激素或用孟鲁司特钠作为预防性用药,这是有文献报道的。

他还补充道,不要小看“环境变化”,会有一些奇妙的现象出现。去年,澳大利亚雷暴天之际,医院里的哮喘病人顿时爆满。

原来,因为雷暴,夏天的花粉在空中被打碎成小分子,哮喘患者吸入到鼻子里就引起哮喘发作。

对食物引起的哮喘患者,吃东西到底要不要避免?现有研究发现,如果吃完后不会马上出现严重喘息等变化,不要刻意忌嘴,因为由此可能牺牲孩子吸收均衡营养、充分发育的机会。

“因为过敏是特异性的,实际上,食物跟哮喘的关联度远低于吸入病原导致的发作。不过,一旦确认食物会引起哮喘,一定要绝对避免。”洪建国教授分析。

儿童哮喘治疗三大挑战,基层医生“首诊压力”

洪建国教授总结称,目前我国儿童哮喘治疗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是儿童小年龄哮喘诊断缺乏客观指标,专家们正着手制定我们中国6岁以下儿童的哮喘诊断标准。

第二是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医生对哮喘诊断的“首诊压力”。大多数的医生都不愿意第一次诊断患者为哮喘,哮喘在基层医院里漏诊尤其高。2010年的流行病调查发现,我们城市儿童哮喘的漏诊率是30%。漏诊的背后是“首诊压力”,因为家长对激素恐慌,对哮喘的恐慌,导致基层医生也不愿意当宣布这个“坏消息的人”。漏诊的后果是很多孩子没有及时获得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延误、加重。

第三个挑战就是病人的依从性。确诊了,开药了,家长会说“感谢医生”,但回家后,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孩子的哮喘治疗是不依从的,也就是说,听从医生用药的半数都不到,结果发展为最令医生头疼的难治性哮喘。

这背后与儿童剂型用药有限也有关。我国近年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努力。目前,孟鲁司特钠等是少有的几个在儿童群体中做过临床研究的哮喘治疗药物,它有三种儿童剂型,颗粒剂以及4毫克咀嚼片、5毫克咀嚼片。

“如果能开发出更多符合儿童食用习惯的剂型,比如儿童糖浆、颗粒剂、分散片、咀嚼片,就有希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哮喘这样的慢性病来说,提高依从性就保证了治疗的效应,这是很有意义的。”洪建国教授说。洪建国教授说。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