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三顾南池子,就为请他出山做中纪委常务书记,没想到他再三推托……

黄克诚

就在黄克诚专注于“顾问”之际,胡耀邦来到南池子拜访。

黄克诚连续几天回味着前一阵同一些军队干部谈话的内容,越想越觉得兹事体大,不能一谈而过,便自己口述,让丛树品记下他的思考。

“中央军委:我是黄克诚。时下特权思想泛滥,很多人‘向权看’,只顾考虑车子、房子、孩子的现象,是忘记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动摇、原则性差、纪律松弛的表现,发展下去很危险。”他慢慢地口述着。

丛树品在本子上“唰唰唰”地记录着。

“基于这种现象,我就军队建设问题郑重提出以下建议……”黄克诚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一下,改变了主意,“树品,别记了。我给他们打电话,直接提建议!”

丛树品怔了怔,然后“哎”了一声,跑去拨电话。待有人接了,丛树品就拎着电话机走到黄克诚身旁,将话筒递给他,并告诉他接电话的是史进前。

黄克诚举起话筒贴在耳边,清了清嗓子,尽量吐字标准地说:“我是黄克诚。进前啊,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对军队建设有些建议。军队要恢复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我是黄克诚”,这是黄克诚打电话或接电话时的习惯用语。先自称“我是黄克诚”,不论对方是上级还是下级,他都平等待人,显示出很强的民主精神。

他们都没注意到,胡耀邦在王秀全的引导下来到了书房门口,也认真地听黄克诚打电话。见黄克诚放下了电话,他这才赶紧走进书房,来到黄克诚面前,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赞道:“黄老,说得好,说得好啊!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太重要了,丢不得啊!”

黄克诚眯起一只眼睛看着,又仔细辨听着声音。

“耀邦!你大驾光临,我这寒舍生辉呀!”黄克诚笑容可掬。

“我个子矮,怎能生辉哩?嘿嘿……”胡耀邦风趣地说。他比黄克诚小13 岁,对黄克诚极为尊重,但因为是湖南老乡,又有几分天然的亲近。“说实在的,我早就应该来看黄老您了,无奈一大批干部复出的事要办,脱不开身哪!还盼黄老莫怪。”

黄克诚请胡耀邦坐下。“耀邦,我们都是党的干部,就不兴客气,说那些套话吧。你说,有什么工作需要我做?”他按捺不住兴奋劲儿。

胡耀邦是中央组织部部长,这个时候登门一定是谈工作的事。

胡耀邦却并不急于切入正题,笑问道:“黄老,您刚才说,军队要恢复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您注意到党内的问题了吗?”

黄克诚不假思索地说:“党风问题是目前我们党最大的问题。”

胡耀邦把手掌在沙发扶手上一拍:“太对了!现在,党风问题严重啊!”

胡耀邦是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来给黄克诚通气的。中央组织部将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报上去后,黄克诚的名字引起关注。由于当时党风问题严重,中央在研究一批老同志的工作安排问题时,考虑到黄克诚对党忠诚、刚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品格,认为他在中央纪委任职最适合,决定让他担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请他做好到中央纪委工作的思想准备。陈云率先赞同。邓小平原来考虑可以安排黄克诚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但觉得中央组织部这个提议更适合黄克诚。

“啊?!”黄克诚深感意外。他沉默了,慢慢端起茶杯,嘴巴凑近了,吹了吹漂浮的茶叶,抿了一口茶。他要借喝茶的时间思考如何作答。胡耀邦不便催促,只是很期待地望着他。

过了一会儿,黄克诚抬起头,沉吟道:“耀邦啊,现在军队的问题也很多,我对军队熟悉,还真能‘顾问’些事情,能做一些有益的工作。抓党风是头等大事,我身体状况欠佳,如果担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怕占了位置做不了事,还是让年轻些的同志干吧。”

黄克诚对工作从不推三阻四,这次竟一口拒绝。胡耀邦看着黄克诚戴着墨镜的脸,觉得他可能是纠结于工作方式,就安慰他不要急着回答,先考虑考虑,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出来。有顾虑,他会如实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反映,想办法解决。

黄克诚复出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以后,一直以为自己不会再有别的职务。一来,年龄大了,那么多年没有工作,虽然一直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但毕竟远离社会,思维上难以适应更重要的工作;二来身体不好,最烦恼的是眼睛不好,工作起来多有不便;三来,他觉得国家正是需要年轻人的时候,自己不能占住年轻人的位置。黄克诚这样想,是因为他没有任何向党、向国家要补偿的心理,只是一心觉得能有工作做就行,所以很满足中共中央军委顾问这一角色。

听说中央要安排黄克诚出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一家人都像炸了锅。唐棣华是坚决不希望他再任新职的。子女们也都觉得,中央纪委常务书记这个职务太重要了,他的身体与精力肯定吃不消,对于他拒绝任职的行为非常支持。但他们又担心,胡耀邦再来的时候,黄克诚会抗不住中央的安排,就纷纷为他“打预防针”,鼓励他态度一定要坚决,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不说把过去18 年的损失补回来,至少也要安安稳稳地度过余年。

黄克诚心意已决,而且又有全家人的一致支持,于是很安心地准备正式答复胡耀邦。这期间,每天,他按常规听丛树品念一阵报纸,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人复出了。他觉得这是大好事,很多被打倒的老干部有希望平反了。

胡耀邦第二次登门,请黄克诚答复中央。他谈起了老干部平反的情况。平反工作主要靠中央纪委来抓,所以,当务之急是恢复中央纪委,组建中央纪委领导班子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黄克诚再次推拒:“平反冤假错案是一件大事。只有勇于改正错误,才能显示我们党自我修复的能力,才能赢得党心、民心、军心。正因为这项工作太重要、太需要投入精力,我才不能答应担负中央纪委的工作。我的身体不行,眼睛基本上看不见了,会拖后腿。我还是一心一意做军队的顾问吧。”

胡耀邦耐心地解释道:“黄老,我同意您的观点,但中央确定让陈云同志挂帅中央纪委,邓大姐和我都在班子里,鹤寿同志担任第一副书记,具体工作由鹤寿同志来做。您不要有工作上的顾虑。考虑到您的健康状况,您可以不去办公室。”

胡耀邦已经考虑到黄克诚的身体状况,并想到了解决他后顾之忧的办法。中央也完全同意:黄克诚可以不用去办公室、不坐班,再给他配一两个秘书,一两个不行就配三个,负责协助处理事务性工作和文件。中央就是要用黄克诚的名字,要用“黄克诚”这三个字。我们党经过这些年,当时存在的问题很多。黄克诚德高望重,又有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工作的经验。他主持中央纪委日常工作,对治疗党的“创伤”非常合适。

黄克诚闻听,脸上不禁有了难色。原来就只是要自己的名字,去不去办公室没有关系。中央的决心与诚意真的很大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再推脱还有理由吗?可是,黄克诚不能挂这个名啊!想到这里,他连连摆手道:“这更使不得喽!那可是常务书记哩!常务常务,就是要常常管理事务。不去办公室怎么主持工作?配那么多秘书,不就是工作不方便引起的吗?”

胡耀邦又一次无功而返。

胡耀邦走后,黄克诚拄着拐杖来到院子里,慢慢地踱起了步。几片树叶掉落下来,飘到他的头上,再落下地去。有一片树叶沾在他的脑袋上,他抬手拿下那片树叶,捏摸了一会儿,脸上现出深思的表情,喃喃道:“深秋时节了。这是收获的时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

他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自己已是老人了,而世界是年轻人的。

然而很快,胡耀邦第三次登门,请黄克诚就出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一事下决心。

黄克诚颇为感动。正是组织部门最忙碌的时期,胡耀邦身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竟为他的任职问题连续三次登门,何等重视啊!

黄克诚沉默着,下颌轻轻地咬动着,似乎在咀嚼将要说出口的话。

胡耀邦望着他,显得有几分急迫。

黄克诚开口了:“耀邦,你这是第三次登门了。可我还是要说,我被打倒18年,离开工作岗位18年,对许多情况不了解,很难开展工作。还是找年轻人吧!多启用年轻人,才有利于党的事业啊。”他的语气十分诚恳。

胡耀邦真正为难了。让黄克诚出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这是中央的决定,他只是奉命向黄克诚传达。他没有灰心,临走前,又请黄克诚不要犹豫,尽早回复中央。

一种无形的压力涌上黄克诚心头……


作者:王子君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

来源:本文摘自《黄克诚在中央纪委》,王子君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