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临港集团如何在短时间内顺利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通过有力的整体协调,临港集团各园区和区内企业复工复产顺利推进。记者从临港集团了解到,目前园区复工企业达4473家,占园区实体入驻企业总数的93.46%,在临港新片区负责开发的园区内有691家企业复工,临港产业区和洋山特殊综保区(陆域)交出“100%”的复工率满分卷。

临港集团下属园区产业链呈现区域化分布,跨域流动需求比较大。疫情发生以来,临港集团与园区企业始终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园区的复工复产复市,一直与联防联控、及时响应融合在一起。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家平表示,将与园区企业并肩作战,以更加精细的服务,更加精准的举措,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全力为企业复工与持续高质量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临港集团主要领导带队走访中国商发航发临港基地

遇到复工困难,专属联络员第一时间反馈

启动一对一企业联络员制度、推出园区企业减负措施、加强防疫物资保障……疫情发生以来,临港集团第一时间采取了科学防疫的各项举措——

对于企业复工复产、经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实现服务专员对临港新片区实体入驻的760余家企业联络全覆盖;

在园区企业减负措施方面,临港集团减免园区内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中小企业2020年2月-3月两个月租金,减免园区配套商业不超过1个月租金,约涉及2000家企业, 近200万平方米物业。

对防疫物资重点企业,临港集团主动上门服务,建立绿色通道。聚维酮碘消毒液生产商上海宇昂水性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月26日就收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生产能力应急征用通知》,迅速复工。特殊时期,订单量大,企业扩大产能需要临时使用更多场地。为此,临港集团所属新兴产业园区免费提供了场地,并做好通水通电等保障。同时,集团协调下属酒店,为宇昂新材料的员工提供盒饭送餐。

▲临港集团现场协调为宇昂科技解决用餐、实验室临时扩用场地、物业服务等保障工作

对于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等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临港集团下属临港松江科技城基本做到一企一策,针对企业经营的痛点、堵点,跨前一步,主动服务,助力企业扎根园区,布局后续业务的发力点、增长点。

之禾时尚是国内女装第一品牌,扎根松江园区以来,形成了设计、生产、供应链、销售全产业链布局,与园区共同打造的临港之禾时尚产业园也已于去年开工。受制于疫情下高端服装市场的萎靡,之禾成为园区唯一一家尚未复产的重点企业。通过沟通了解,员工返沪返工困难、2月销售额滑坡、原材料进出口不畅、新品发布订购会无法举办等问题,共同导致了之禾延迟复工的困局。为帮助园区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园区一方面帮助之禾积极对接银行贷款,落实松江区服务业扶持资金,缓解企业现金流难题,另一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鼓励企业加大线上展示和销售的布局力度,加快推动在3月2日实现复工复产。

园区重点企业云汉芯城,在疫情期间,由园区推荐,承接了市经信委紧急研发生产额温枪的重要任务。在云汉芯城紧急调配研发团队,紧锣密鼓推进测温传感方案设计调试的同时,园区全程“陪跑”,做好服务保障。一方面,帮助企业对接研发制造中的供应链企业,园区3D打印龙头企业联泰科技为自主研发的测温仪打印了专用外壳,实现了“制造协同”;另一方面,推荐云汉芯城申请贴息贷款,加快推动原材料采购,目前,云汉芯城已被上海市政府向中国人民银行推荐贷款贴息。经过园区与企业的共同奋斗,云汉芯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了样机的开发并通过了内部测试,体现了“临港速度”,弥补了上海额温枪产品缺口。

临港集团所属园区区域范围广、园区企业多,部分生产企业总人数和外来返沪人员规模大。针对这些特点,除了做好物资调配等服务保障,临港集团还自主开发了“临港园区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具备企业复工管理、员工申报登记、园区入园管理等功能,实现动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和数字防控,形成明确严密的联防联控机制,尽最大努力排查防控风险点,平台上线以来,已服务园区数千家企业,超30万人次的入园管理。本周,临港集团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合作,打通上海市“一网通办随申码”服务的联动通道,通过扫描“临港园区入园码”即可获得“临港集团专属随申码”。“园区码”联动“随申码”,为园区企业和员工的安全上了“双保险”。

临港集团主要领导带队对临港新片区各园区、漕河泾开发区、临港松江科技城城、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园区逐一检查,指导落实企业防疫和复工工作部署,第一时间掌握面上整体情况和重点企业需求,研判重点企业和园区风险点,为调配力量和加强物资保障提供有效决策参考。


以人为本,人才服务“不打烊”

2月10日起,一辆辆满载着刚下线的国产特斯拉的运输车正在驶出上海超级工厂。受疫情影响短暂停工之后,位于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再次重新开足马力,加速前进。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招募工人到岗,临港集团多方筹措资源,提供了近400名非沪籍员工宿舍和工厂防疫物资,完善了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确保特斯拉工厂安全有序复工。为保障特斯拉“方向盘”供应商均胜汽车员工用餐,临港集团奉贤公司紧急协调,把园区体育馆改造成员工餐厅。

年初七开始,临港人才公司招聘团队就忙活开了。此前,他们与不少辖区企业的沟通中,了解到不少企业遇到用工难题,他们提出了“一对一”辅导方案,给予企业招聘员工和复工生产方面的帮助。同时通过“空中招聘”,精准找到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临港人才公司连续组织了四场特斯拉线上招聘面试活动,先后邀约了1600人上线应聘,1120人通过视频面试,成功录用了500余人,缓解了“特斯拉”生产一线操作人员紧缺的燃眉之急。

谈到这次特斯拉线上招聘面试活动,临港人才公司招聘中心负责人沈波记忆犹新:与传统线下招聘相比,线上招聘需要前期线下沟通更为充分,简历筛选更为细致,邀约人员更为精准。为此,临港人才公司招聘团队对每位求职者一一进行线下情况的详细了解,然后通过微信邀约形式,通过“人才绿洲网”视频面试平台,为供、需双方创造了空中交流洽谈的机会。

这样空中“一对一”的服务,特斯拉并不是特例。疫情期间,园区有些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22家尚未复工企业的派遣员工,需要给予垫付薪资800多万元,临港人才公司以大局为重,果断予以垫付,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临港松江园区还协调安排专车到高速道口接回园区企业返沪员工。

临港人才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程刚介绍,面对当前形势,更新招聘手段势在必行,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尽快招募紧缺人才,尽早复工复产,线上人才招聘形式将成为未来人才招聘的主要方式——当前,正在举办的覆盖临港集团下属各园区的首届线上人才招聘会,自3月12日上线以来,以线上发布岗位、线上简历投递、线上视频面试的方式展开,特斯拉、治臻新能源、西德克、西门子歌美飒、中船瓦锡兰、旻艾半导体等600余家园区企业上线,推出8000余个急需岗位,已吸引48万人次上网浏览,收到电子简历1.4万份,企业在线视频面试人数到达 1400余人。

▲漕河泾融资平台举办首次线上贷审会,解疫情下中小企业燃眉之急

坚守科技金融,助力企业渡过疫情寒冬

在市一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会诊中心,医生可以不用进入发热留观隔离病房,就对患者进行看诊。背后的秘密,就是一台部署在隔离病房内的智能机器人,它搭载了5G传输技术,可以由身处会诊中心的医生远程操控,化身成为医生的眼睛和耳朵。

这家研发智能机器人的企业名叫宜硕科技,来自临港集团漕河泾创业中心,企业致力于集成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在市一医院的应用,不仅降低医护人员的感染力,提升医疗效率,还减少医疗物资浪费。

公司副总经理曾舒翀对漕河泾给予的科技金融扶持印象深刻。此前,他们曾遇到资金周转的困境。没想到漕河泾很快就组织了一笔银行贷款进行精准投放,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空中加油”、“垂直起降”、“精准投送”……在临港集团漕河泾创业中心,一系列的科技金融组合拳,纾困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以往企业如有一笔6个月的200万流动性贷款,6个月到期时要归还本金利息。在疫情期间可以进行“空中加油”——“无还本续贷”,资金到期本金可以不必归还,融资平台继续贷款支持,企业只要每个月继续归还利息即可。

“垂直起降”是疫情期间创业中心紧急发布了贷款在线申请的网站,企业可以无纸化向融资平台工作小组提交申请和报表、资质证明等相关佐证材料,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联合金融办、银行召开贷款审批,做到线上受理、线上审批。以往从银行客户经理上门收集、整理、记录、再到开贷审会要耗时近一个月,现在只需7天就可以放款。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已加快出台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承诺提供一定金额的抗疫补助及科研奖励,帮助各企业节后快速恢复生产运营。漕河泾开发区还将充分运用金融工具,与合作银行为企业开辟服务“绿色快速通道”,向园区内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50万-2000万低息信用贷款,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漕河泾开发区融资平台已为11家区内科技企业完成审批贷款4750万元。


作者:文汇报驻临港记者祝越

编辑:顾一琼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