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级智慧型临床研究型医院,上海十院建院百十年立下新目标

11月28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迎来建院110周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建院110周年学术论坛同期举行。回首百十年峥嵘岁月,十院人也展望了新时代的愿景,着力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以癌症中心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和研究型医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10年的沪宁铁路医院,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0年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整体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正式更名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伴随着中国的铁路建设发展而生,因此响应时代节奏、切合国家需求成为医院血脉中深刻的烙印,敢于高速发展、敢于创新突破正是医院基因中自带的气质。

近年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作为国务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同时也是大数据病种组合指数付费(DRG)、病种分值付费(DIP)双试点医院。

在新医改形势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率先实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和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的内涵式发展新模式,加快学科专科化、专科中心化、中心内部医技护管一体化转型,加快内科介入化、外科微创化、医技介入化和诊断分子化转型,全面推进医院管理模式、诊疗模式、运行模式和服务模式深刻变革。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目前主要承担同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培养工作,拥有国家级住培基地15个、国家级专培基地3个,上海市专培基地16个,高质量培育未来的卓越医学人才。

多年来,十院的高速发展促使医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在不断攀升。

全国首张门急诊电子票据、全市首批无感支付医院、沪上首家送药到家互联网医院、沪上唯一开通线上全学科免费咨询的医院……近五年来,患者满意度呈螺旋式上升,2019年更是达到99.36%。在十院,医护人员用“热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换来了病人的“亲切感、归属感、尊重感、认同感”,口碑实打实地树立在患者心中。

2017年,由十院牵头组建、以多个临床与医技优势学科为支撑的同济大学癌症中心(以下简称为“癌症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十院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未来,十院将着重以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支撑,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国家级智慧型临床研究型医院。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理宏主持,院长秦环龙致辞。开幕式结束后,一系列高端论坛精彩纷呈。

院士论坛由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和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郑加麟共同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刘志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分别以《人工智能:医学发展的新能力》和《面向肿瘤治疗的纳米催化医学》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两位院士描画了医学学科新思维、新发展、新方向,开拓致远,启人深思,与会者们表示倍感振奋。

在随后的医疗集团会议中,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做了《DIP: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理宏做了《党建领航新时代医院创新发展》的报告。

同时围绕公立医院多元绩效改革、公立医院经济运营分析和成本绩效管理、医院薪酬绩效优化策略、学科发展与转型、医疗质量建设等话题,会上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十院经验和十院做法也得到了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广泛认可。


作者: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