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抑郁症迎治疗新机,瑞金医院成立国内首个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

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体外应用场景

在大脑植入芯片,收集脑部信号,在心情低落时,通过体外远程调控电极刺激信号,让自己兴奋起来;在需要休息时,让刺激信号调控到适合睡眠的模式……这听起来很科幻,但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了,这类脑机接口技术已在部分神经疾病领域前瞻应用。

今天(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正式成立,第一个临床脑机接口研究项目——“难治性抑郁症脑机接口神经调控治疗临床研究”同日正式启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将借助最前沿脑机接口技术获得治疗新机

忧伤、失眠,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抑郁症正“伏击”着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有至少3.5亿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恼,每20人中就有1人受抑郁症困扰。大部分患者可接受药物与认知治疗,但仍有20%的患者会出现“抗药性”,成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脑机接口技术, 简言之,就是将人脑与外部设备连接,既可以获取人脑的信息,又可以对人脑施加影响。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认识人脑、研究神经精神疾病,并且通过脑机接口进行反馈治疗。”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孙伯民主任介绍。此次他与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吕宝粮教授共同出任瑞金医院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主任。

瑞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蒲慕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北医六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院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2014年拉斯克临床研究奖获得者、DBS(脑起搏器)发明人Alim Louis Benabid担任中心指导委员会成员。

脑机接口技术是近年发展迅速的高科技领域,涉及人工智能、脑科学、类脑等领域。脑机接口研究的进步,有望提高许多疑难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治,包括帕金森病、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等的研究和诊疗水平

相比欧美,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的研究刚起步。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上海交大相关领域专家联合攻关,在神经界面、芯片、电极和神经解码等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成立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特别谈到,与瑞金医院孙伯民教授合作已有十年,目前还在进行中。就业界关心的脑科学计划,蒲慕明院士欣喜地说,过去一年来已有很大进展,中国脑计划不久将启动,将包含基础和应用研究,其中就涉及两项脑疾病诊断和治疗,尤其是疾病早期干预,意义重大。与之相关就是脑机智能技术,一个是脑机接口,一个是由脑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类脑芯片、机器人等研究。

植入脑部的微小电极芯片以及与之连接的脑起搏器(微创埋入患者胸前,用于无线传输脑部信号,实现远程调控管理、早期干预)

“脑机接口在很多医疗场景上应用前景广泛,比如癫痫、厌食症、成瘾疾病等,瑞金医院的开拓将来有望发挥更大的影响力。”蒲慕明院士表示。

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表示,脑机接口及神经调控中心是瑞金医院对脑科学项目的整体布局之一,瑞金医院有丰富神经精神疾病临床资源,上海交大在计算机及生物工程领域有传统优势,为整合两者资源,瑞金医院成立国内第一个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临床中心,将聚焦难治性抑郁症、强迫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开发相关脑机接口产品,并将联合更多科技界、产业界的力量,建设我国自主化脑机接口和脑机融合系统平台


作者:唐闻佳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瑞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