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9座高校、4座公园、3个国家级科创园区,地铁15号线一站一景惊艳亮相,春节前开通试运营

▲轨道交通15号线列车车厢。

近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顺利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具备全自动运行初期运营条件,预计春节前开通试运营。

▲上海南站站,取消站厅层公共区立柱,将主体部分的顶板设置成弧形顶,提高空间感;车站站厅层主体一侧与商业下沉式广场全连通,形成通透明亮的站厅层,既节能又美观。

▲上海南站站将主体部分的顶板设置成弧形顶,提高空间感。

15号线沿线连通了9座高校共10个校区、4座公园和3个国家级科创园区。线路起自闵行区紫竹高新区站,止于宝山区顾村公园站,途经闵行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宝山区等5个行政区;线路全长42.28公里,为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史上一次性开通最长的地下线路。

▲上海南站站将主体部分的顶板设置成弧形顶,提高空间感。

▲上海南站站换乘通道。

▲上海南站站内部一景。

15号线沿线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徐汇校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古北校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仙霞路校区、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等9座高校10个校区。

▲桂林公园站,主题墙面采用中式屏风造型,主屏由艺术家精心彩绘的桂花、旗袍人物、蝴蝶等穿插,气韵浑然天成,妙趣匠心独具。

15号线途径四座公园为上海植物园、桂林公园、长风公园、顾村公园。

▲桂林公园站主题墙面采用中式屏风造型。

▲桂林公园站主题墙面采用中式屏风造型。

15号线还连接了真如副中心、长风商务区、南站地区、漕河泾科技园区、紫竹高新区等重要区域,将有力带动和支撑地区发展;串联了上海西站、南站枢纽,对完善综合交通枢纽交通配套具有重要作用。

▲吴中路站,设计上开创性地采用了预制大跨叠合拱型结构,将上海浦江两岸天际线以76米长画卷呈现于站厅拱廊,以铝板“剪纸”构筑起的都市天际线成为空间主要装饰元素。

▲吴中路站以铝板“剪纸”构筑起的都市天际线成为空间主要装饰元素。

▲吴中路站,设计上开创性地采用了预制大跨叠合拱型结构。

15号线共设地下车站30座,一站一景,颜值爆棚。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设计理念。距今6500-3000年,在上海西部形成了纵贯南北的古海岸线--“冈身”线。15号线线路走向正好与上海的古海岸线相平行,装修设计理念即从“冈身”线出发,采用多种设计手法,衍生出从海岸到大地过渡的设计理念。

▲“海洋世界”是长风公园的一大特色,长风公园站顶部被设计成波浪形状。

在线路色彩定位中,全线标准站选用岩石棕、滩涂橙、沙滩金、海水蓝由海岸到大地过渡色为主题色。

在装修理念定位中,由北向南结合周边主题公园,打造春(顾村公园站:浪漫樱花)、夏(长风公园站:乘风破浪)、秋(桂林公园站:金桂飘香)、冬(紫竹高新园区站:寒日常青)四季转换的装修风格。

▲长风公园站内波浪形状的顶部设计。

▲长风公园中的大型人造景观“铁臂山”是几代上海市民的童年乐园,长风公园站内的艺术装置“是滴哈猛” (“steel arm”的幽默谐音,意为钢铁手臂),造型结合景观的抽象几何元素,还原了一座雕塑“铁臂山”。

▲娄山关路站设计充满现代元素。

▲上海地铁15号线线路走向图。


  作者:张伊辰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