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朵云书院·戏剧店,点一套高人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咖啡蛋糕组合;开到上海的日本茑屋书店,樱花粉拿铁、黑煎茶拿铁等日风人气特饮都是网红;华东师范大学门口的大夏书店里,华师大出版社引进的社科图书有了联名款手冲挂耳咖啡……
一本好书、一杯咖啡,在细啜慢品的阅读时光中,上海的书香与咖啡香气彼此萦绕,这对“最佳CP”为人文之城的文化版图注入了更多活力。
“书店咖啡文化正成为彰显上海特质的一种新型业态,在咖啡爱好者与阅读爱好者群体的双向导流中,文化内涵充分赋能城市公共空间,全面阅读蔚然成风,这对于良好文化生态的营造、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都将起到助推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崇选认为,从有没有、好不好到优不优,书店咖啡文化空间的四处开花,见证了上海高品质城市生活的升级,也映射了人间烟火中的日常幸福感获得感。
彼此导流:阅读人口与咖啡人口为何“天然契合”
曾经一段时间,“在咖啡店看书,还是在书店喝咖啡”这个问题,似乎暗示了两种实体空间的各有所长与不可兼得。但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书店拥有了自己的咖啡吧台,出品品质也在逐渐提高。“好书和好咖啡,不再是二者择其一的两难取舍,而是能够在书店空间里兼得双重满足。”光的空间总监陈屹的这番话,道出不少沪上书店业人士的心声。
随着图书销售渠道丰富,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可满足买书人的需求,但在朵云书院首席运营官冯洁看来,实体书店除了书以外还有“店”,这意味着空间、社交的溢出效应,加上咖啡业务的补充,书店消费者从读者到“客人”的群体在变大。
事实上,咖啡与书、艺术的渊源由来已久——萨特和波伏娃的花神咖啡馆、毕加索的四只猫咖啡馆、阿波利奈尔的圆亭咖啡馆……这些文学家、艺术家们常常蹭的咖啡馆已然是世界思想的圣地。奥地利诗人彼得·艾腾贝格有句名言,“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道出图书与咖啡的互相衬托。
为何书香和咖啡香格外“搭”?沪上“十二间”创始人朱晓晔认为,咖啡香与书香有天然的结合点,消费人群的气质比较接近,享受精神生活的诉求相对高,通过阅读更好地了解咖啡文化,或借助咖啡场景的链接让阅读渗透至更多场景,都有助于扩大“咖啡人口”与“阅读人口”的基数。
更多书店发现,小小一杯咖啡正成为阅读的“流量”入口。一个显著变化是,不少咖啡座的位置从书店偏低调的区域,逐渐扩大或前移至书店入口,吸引读者的探索与停留。
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以位于奉贤九棵树艺术中心的九棵树艺术书店为例,给出一组数据——去年12月开业以来,这家店成为大隐13家门店中单店坪效最高的,引入的品牌咖啡店贡献了营业额的70%,有效带动了相关图书文创的热度,拉动门店人气指数。店内书籍、咖啡、音乐演奏区和全球文创展示区等,在复合式文化空间中碰撞出更多火花。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花建看来,这正是书店与咖啡复合业态在“文化场景塑造”中所迸发的巨大能量,形成了成千上万个供市民休憩、交流、娱乐、阅读的场景,散布在城市的多个角落。
双重赋能:书香+咖啡香萦绕城市空间温暖人心
前不久沪上发布的《2020国际文化大都市评价报告》显示,上海坐拥的茶馆、咖啡馆总数排名全球第一。而沪上实体书店也以业态多元、个性纷呈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咖啡人口、阅读人口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从个体行为到社交群体行为,书店里附带咖啡属性的社会化阅读,正融入城市日常休闲选项。他认为,实体书店的“咖啡馆化”是大势所趋,一杯咖啡让读者的“停留时间变长”“社交意愿变强”,成为促进人与人情感互动的催化剂。
有学者指出,一座城市的经济指数、咖啡指数、阅读指数,往往呈现一种正向关系。一处处飘着咖啡香的书店,犹如小而美的城市复合型“第三空间”,市场潜力可期。沪上部分咖啡店还申请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将上架图书传播咖啡品牌文化。
共享品饮读书的欢乐,亦或一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逸致,都能在书店里实现。无论是大夏书店的咖啡在大众点评普陀区同品类排第一,还是位于泗泾古镇的新华书店南村映雪店,构筑起集书籍文艺、旅游打卡、咖啡休闲为一体的小型文化综合体,都以立体化多元呈现方式,为文艺爱好者与品质生活追求者提供交流的公共空间。
在刘军的观察中,书店与咖啡这对“CP”也走过从疏离到亲密的三部曲——最初咖啡是书店提供的一种伴随性饮品;书店逐渐形成自创咖啡的品牌意识,有了咖啡拉花和西点;品牌咖啡与品牌书店结合愈发紧密,双重赋能城市公共空间。
慵懒、温暖、怀旧感、艺术感、小惊喜等“情绪价值”也能在书店里获得释放与共鸣,难怪有网友在公号留言:“思南书局诗歌店,有一种慵懒的味道,喝喝咖啡,读读诗,让生活多一些柔软和诗意。”
可以期待,未来的上海,书香与咖啡香酝酿新的可能性。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新近推出“咖啡+阅读+文化——好书店·好咖啡”系列活动,计划举办书店咖啡拉花大赛、咖啡师培训认证等,在图书发行行业中培养咖啡专业人才。
据协会副会长汪耀华考证,上海最早设有咖啡座的书店可追溯到1930年,位于老西门中华路的西门书店,装上了“西门咖啡”霓虹灯招牌。而公啡咖啡馆则见证了“左联”及中国新文学的涌动。从岁月深处眺望,这座城市的咖啡文化,早已烙上独特的海派印记,成为人与人、情感与情感、文化与文化的链接和枢纽。“今天,重新梳理书店与咖啡的关系,既要发挥咖啡的功能,又要避免盲目跟风迷失经营主体的方向,走出个性化经营路线,让咖啡文化与阅读文化真正水乳交融。”他说。
<<<延伸阅读·打卡沪上书店咖啡地图
■茑屋书店
来自日本的现象级书店——茑屋书店前不久开进上海上生·新所,已成网红地标。步入书店,抬头就能看到精心布置的复古咖啡吧台,周围遍布咖啡文化书籍及器具,让读者全方位沉浸式领略咖啡文化,彰显了茑屋书店主打的生活美学理念。
■光的空间
光的空间咖啡吧选用的单品豆和拼配豆均来自知名咖啡豆品牌。从“书x咖啡”夏日限定套餐,到冬日限定肉桂巧克力、太妃拿铁等,无不包含了咖啡师们的匠心。书店还将图书与咖啡内涵进行构连,依据不同图书内容搭配饮品;与明珠美术馆联动,使用在展展览的定制纸杯,让买咖啡的读者,能够将展品“握”在手里感受艺术之美。
■建投书局
以精品咖啡为主打的传记咖啡馆,配合书店的传记书籍陈列和装饰艺术风格,打造咖啡文化传播阵地。书店不拘泥于传统的“书店+咖啡”简单相加模式,定期推出传记主题特饮,让味觉成为文字与视觉之外的另一种叙事媒介。书店还发起“邂逅咖啡沙龙”,带读者阅读从一颗咖啡豆到一杯咖啡的故事。
■思南书局、朵云书院
作为世纪朵云旗下品牌书店,都自带餐饮品牌C Cafe。在朵云书院·戏剧店,罗密欧会遇上梁山伯,并双双成为菜单上最热门的咖啡单品。“梁山伯”杯口采用椰蓉与巧克力搭配串钱藤,红糖搅拌在牛奶与咖啡中,以柔顺口感带读者领略梁祝之绵长余韵。
■大夏书店
吧台设备选用高人气品牌La Marzocco,磨豆机是黑鹰高配款,书店与专业咖啡豆供应商合作调配了意式拼配咖啡豆。书店根据不同时节做应季饮品,如冬季特饮太妃暖暖,口感醇厚的糖浆与大夏浓缩碰撞,搭配绵密奶油顶,用节日糖果做装饰收尾。
你心动了吗?走,一起去书店喝一杯吧!
作者:许旸
图片:书店方供图
编辑: 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