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种藏书中所见谭其骧先生的学术与交往

谭其骧,1980年代于家中


谭其骧先生(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字季龙,籍贯浙江嘉兴,出生于沈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的研究和教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历时三十余年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成果,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他主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具有学科开创意义。他在民族史、文化史、地方史、地理学史、上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重大成果,提出不少独到见解。主要论文编入《长水集》(上、下册)、《长水集续编》和《长水集补编》,近年已收入《谭其骧全集》。

1992年谭其骧先生去世后,其子女谭德睿先生等四人遵照谭先生遗愿,将谭先生收藏的全部图书资料和相关文献捐赠给复旦大学。2006年,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在光华楼专设“谭其骧文库”。经复旦大学图书馆及该所整理编目,“谭其骧文库”共收藏线装书660余种4880册,平装书3200余册,杂志近1000册,其他各类档案文献资料等664宗2000余件。

“谭其骧文库”所藏线装书,主要为明清刻本,民国以后的部分主要为铅印本,还有少量油印本。共计明刻本3种、清代版本381种、民国版本246种、1949年以后版本30余种。其中比较珍贵的是清代史学、地理学等著作的初印本,以及十几种清末民国出版的各省舆图,有的系叶德辉、徐乃昌、吴士鉴等人旧藏。平装书3200余册,主要是1911年以来的史学著作和历史地理类图书,其中不乏一些现代史学家的重要著作。还有二十余种谭先生批校本,比如《历代舆地图》《隋书地理志考证》《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为纪念谭其骧先生诞辰110年,我们对谭先生藏书进行了整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图书,拟编纂出版《“谭其骧文库”藏书图录》,先从其中选取二十余种刊发,以飨读者。大致按照学科特点和成书时间为序。


1.《禹贡》

《禹贡郑注释》二卷,清焦循撰,道光八年(1828)半九书塾刻本

有“积学斋徐乃昌藏书”、“戴之农收藏印”印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作者约为战国时期人。该书借用大禹治水传说的架构,采用自然分区方法,把全国分为九州,记载了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的山川、土壤、物产、贡赋、交通等内容,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地理著作。清儒对《禹贡》研究用力较深,其中胡渭的《禹贡锥指》影响很大,1964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请谭其骧先生标点此书,谭先生推荐邹逸麟先生整理。焦循《禹贡郑注释》以班固《汉书·地理志》和郑玄的注互相参证,成孺《禹贡班义述》则根据《汉书·地理志》来考究《禹贡》的山水,也都是研究《禹贡》的重要著作。谭先生还藏有《禹贡集释》《禹贡会笺》《禹贡川泽考》《禹贡古今注通释》等清人研究《禹贡》的著述多种。


2、 《山海经》

《增补绣像山海经广注》,清吴志伊注,清刻本

有“士源”等四方藏书印



《山海经》全书十八篇,各篇成书时间不一,约为战国至西汉初年,其中除《五藏山经》可视为地理著作外,其他部分多为神话故事。谭其骧先生曾考证《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发现《山经》对豫西、晋南、陕中地区记载最为详细,推断《山经》所叙述范围大致东起新疆东南,东抵山东半岛东段,北至内蒙古阴山以北,南达广东南海。还断定《山经》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到完全征服南越之前。他还考证了《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发现一条比《禹贡》河道更详确的古道。

吴志伊《增补绣像山海经广注》有图144幅,引书目500余条,是郭璞注《山海经》后的一部重要著作。谭先生还藏有民国间刘氏嘉业堂刻的吴承志撰《山海经地理今释》。


3、 《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稽疑》四卷,清全祖望撰,嘉庆九年(1804)浙江得谖草堂刻本



谭其骧先生非常重视《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两部历史地理学经典著作。《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正史地理志,也是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疆域地理志这一著述体例。1957年,谭先生应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之约编写《〈汉书·地理志〉选释》,以京兆尹、河南郡、济阴郡、勃海郡、越嶲郡、敦煌郡六郡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得失,阐发其科学价值。

《汉书地理志稽疑》对秦三十六郡和西汉郡国变化考证较为详细。谭其骧还藏有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吴承志《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补正》、王先谦《汉书补注》等。


4、《水经注》

《水经注笺》四十卷,明朱谋?,万历四十三年(1615)李长庚刻本



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六世纪以前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除《水经》记载的干流130多条以外,该书又补充支流1250多条,详细记载了河流所流经的山川、城邑、关隘等地理情况和建置沿革,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水经注笺》是明代刊刻的为《水经注》做注的书,以吴琯本为底本,参校黄省曾本及当时流传的宋钞本及其他校本,是流传至今较好的版本。谭其骧先生收藏有明清以来的《水经注》相关版本十余种。1972年11月19日,顾颉刚先生写信给谭先生,建议谭先生在完成《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后整理《水经注》、重绘《水经注图》:“历史地理,是你一生精神所寄,只有你才能成此综结之业,亦才能将自郦至杨历千余年之弘著作一彻底之整理。”


5、《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北宋朱长文撰,民国十三年(1924)乌程蒋氏乐地盦影宋刻蓝印本



《吴郡图经续记》成书于北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其记载以苏州附郭吴县、长洲两县境为主,少量涉及昆山、常熟县。分为封域、城邑、户口等二十八门,内容丰富。该书为民国蒋汝藻影宋刻本,同时期蒋氏还影刻过周密《草窗韵语》。谭先生藏书中有数种民国时期红印本、蓝印本,如赵万里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红印本,谭新嘉纂录《碧漪三集》蓝印本,还有董康主持刊刻的《皕宋楼藏书源流考》等民国精刻本。


6、《河防一览》十四卷,明潘季驯撰,清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该书由明代治理黄河的名臣潘季驯所著,阐述了黄河演变的历史和前人治理黄河的论述与经验,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对黄河沿岸的各处险工也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对后世治河影响很大,是十六世纪后期治黄通运的代表性著作。关于黄河、运河以及水利的典籍,也是谭先生藏书的重点,这类图书约有十数种。


7、《天下郡国利病书》不分卷,明末清初清顾炎武撰,清刻本



顾炎武和顾祖禹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地理学家。顾炎武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等,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炎武未完成的书,对地理形势、水利、屯田、边防、关隘等都有详细记载,和《肇域志》记载建制沿革和山川名胜各有侧重。谭先生曾受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出版小组之邀主持整理《肇域志》。顾祖禹则撰有《读史方舆纪要》。谭先生非常重视这些著作,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时,他要求《读史方舆纪要》的地名都要上图。


8、《滇考》二卷,清冯甦编,道光元年(1821)临海宋氏刻本

有邓之诚题写“滇考二卷,冯甦编,五石斋藏本”。有“谢兴尧藏”印



该书仿照纪事本末体,记载了云南地区从战国庄蹻通滇到明末清初的建置沿革和历史事件,约成书于康熙初年,收集少数民族地区史料较多,间有部分神话传说。谭先生对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颇为关注,对这些地区的地理沿革、疆域划界、舆图等书也搜集较全。

邓之诚先生,字文如,斋号五石斋,是谭先生在燕京大学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和藏书家。他曾经赠送给谭先生一套《徐霞客游记》早期钞本,是徐霞客孙子徐建极的六册钞本,1980年代初该书整理本出版后,谭先生将原书送还给邓先生之子邓珂,建议他出让给北京图书馆。谢兴尧是谭先生1932年在北平订交的好友。


9、《四书释地》附《续》,清阎若璩撰,康熙间刻乾隆间补刻本

有“绳武楼藏” 印



阎若璩是清代经学家,与胡渭等协助徐乾学纂修《大清一统志》,长于考据。撰有《古文尚书疏证》《四书释地》《潜邱札记》。《四书释地》是对《四书》中涉及地名的错误进行纠正,《释地》一卷收57条,《续》一卷收80条。谭先生还藏有清乾隆间眷西堂刻本阎若璩《潜邱札记》六卷《左汾近稿》一卷,张穆编《阎潜邱年谱》四卷。


10、《通鉴注辩正》二卷,清钱大昕撰,乾隆五十七年(1792)潜研堂刻本

有“淮安沈氏蝶庵藏书印”印



该书是钱大昕订正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的错误,其中地理的内容居多,分析精到。谭先生收藏钱大昕著作有四种,还有嘉庆年间刻本《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卷、《三史拾遗》五卷及清末印本《廿二史考异》二十三卷。


11、《西域水道记》五卷,清徐松撰,道光三年(1823)刻本



徐松是清代地理学家,全书根据新疆内陆水系多数河流都最终汇入湖泊的特点,以罗布、哈喇等十一个湖区为纲,叙述新疆水系,兼及交通、物产、屯垦、城邑等情况,并附有图说。由于是实地调查,该书记载可靠,是研究西北史地的重要文献。谭先生还藏有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五卷和《汉书西域传补注》二卷,都是清道光年间刻本。


12、《蒙古游牧记》十六卷,清张穆撰,同治六年(1867)刻本



该书撰写初衷是张穆为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补阙,全书十六卷,后四卷是张穆去世后由何秋涛写成。全书记载了内外蒙古地区从古代到道光年间的地理沿革和重大事件。谭先生还藏有道光二十五年刻本《皇朝藩部要略》十八卷,清光绪年间印本何秋涛撰《朔方备乘》六十八卷及《朔方备乘图说》不分卷。


13、《历代舆地图》,清末杨守敬等编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刻本


《历代舆地图》书函(谭其骧题签)

《历代舆地图》中的《嬴秦郡县图》


《历代舆地图》是《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前最为详尽的一种历史地图,底图是清代胡林翼《大清一统舆图》,朱墨套印,古今对照。全书从春秋、战国到明代,共有44个图组,分装为34册。春秋图画出《左传》的地名,战国图画出《国策》的地名,汉以后各图是以各正史地理志为主画出各朝代政区和山川。本藏书战国至西晋数册有谭先生批校数十条。1955年初谭其骧赴北京参加“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工作,最早设想就是在杨图基础上进行改绘,直到1959年最后决定用最新测绘地图作为底图,才真正保证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精确性、科学性。此书谭先生翻检最频繁,他的工作场所也必备,他说至少翻坏了三部。


14、《尚书研究讲义乙种三之十一:汉书地理志》附《关于“尚书研究讲义”的讨论》,顾颉刚编,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尚书研究讲义》

《关于“尚书研究讲义”的讨论》中的“汉武帝的十三州问题”


1930年秋,谭先生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当研究生。1931年秋,选修导师顾颉刚先生讲授的“《尚书》研究”课,期间对顾先生所持西汉十三部说法提出质疑,师生往复争论,解决学术难题,从此对历史地理产生兴趣。顾先生将两人写的四封信并在一起又写了一个附说,以《关于“尚书研究讲义”的讨论》为题,作为讲义的一部分印发给学生。1980年,谭先生将《讨论》稿以《讨论两汉州制致顾颉刚先生书》为题并加《后记》发表于《复旦学报》。


15、《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初编,北平图书馆编,民国二十二年(1933)北平图书馆刊印


《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凡例谭其骧署名)


1932年初到1935年初,谭先生任北平图书馆馆员,主要工作是汇编馆藏方志目录。截至1932年底,除去副本,该书共收入方志三千八百余种。他还新创了部分编纂凡例,用黑体字和普通字来分别郡邑,让读者较容易辨别方志所载的范围。署名馆长袁同礼的序实际也由谭先生撰稿。


16、《胡应麟年谱》,吴晗撰,《清华学报》第9卷第1期,1934年1月

有吴晗题写“季龙兄指正”



吴晗原名吴春晗,著名历史学家。谭先生1931年在燕京大学时就认识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吴晗,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吴晗受聘云南大学教授,1940年谭先生去南迁的浙江大学任教时途经昆明,还专门去看望过吴晗。195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在接到毛泽东主席交付的任务后,推荐谭先生赴京编绘历史地图,吴晗是编委会负责人,两人共事十一年。“文革”中,谭先生虽不得不上缴吴晗的全部信件,但还是保存了两种吴晗送他的抽印本,只是将其名字涂去。《胡应麟年谱》以考述谱主学术与经历为主,兼及其交游、藏书等,所列的事迹逐一标明出处,严谨可靠。


17、《古槐书屋词》一卷,俞平伯撰,民国间自印本,约出版于1936年

有俞平伯题写“季龙社长兄,丙子中秋平伯”。有“德清俞氏”、“平伯所作”印



谭先生喜看京剧,也爱唱昆曲,曾与傅惜华、朱家溍、陆宗达等在国剧社学唱昆曲。1935年,由俞平伯发起在清华大学成立谷音社,谭其骧也是社员。1950年代他在北京时也经常参加曲友活动,主要聚会地点即在俞宅。该书为俞平伯内弟许宝騄手写上版,写刻精美,为俞平伯著作中的稀见版本。


18、《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撰,商务印书馆1943年初版

有方豪签名,“方豪”印。内有一处谭先生批校



1988年9月8日,谭其骧在华东医院病房填写表格时写道:“受本师顾颉刚先生影响较深,此外,二三十年代的史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都对我发生了影响。”谭先生还藏有陈寅恪先生民国出版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蒋天枢先生送给谭先生一册《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里面有数处蒋先生的修改。方豪是谭先生浙江大学同事,一生从事中国史和中西交通史研究,撰有《中西交通史》等。


19、《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竺可桢撰,1961年9月单行本

有竺可桢先生题写“其骧先生惠存,著者赠”



1940年,谭其骧先生曾任教于内迁贵州的浙江大学,竺可桢先生时任校长。竺可桢作为地理学家和气候学家,非常重视发掘古代史料中的地理和气候资料。解放后,竺可桢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对谭其骧的意见和评价十分重视。1972年,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就得到谭其骧的赞扬。1973年6月10日,竺可桢致信谭其骧,谈及谭先生信中指出他文章的两处错误当删除,还邀请谭其骧担任《中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组编委。《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一文运用丰富的历史文献得出历史时期的中国乃至世界气候有波动这一结论,该文后载于1962年《气象学报》第31卷第4期。


20、《蛮书校注》,唐樊绰撰,向达校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有向达题写“季龙仁兄先生教正,向达谨呈,一九六二年八月廿六日于海淀勺园之风烟里”



向达是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学家,是谭先生在北平图书馆和浙大的同事,后任教于北京大学。谭先生还保存有向达先生赠送的《唐代俗讲考》抽印本。


21、《承德市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改造》,侯仁之撰,承德市城市建设局1975年印行

有侯仁之题写“季龙同志,此文初稿在修改时,承您热情帮助,是我所难以忘怀的。仁之敬赠”



侯仁之是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和谭其骧、史念海三人被公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对历史地理学理论、北京城市历史地理、沙漠历史地理成就最大。


22、《真腊风土记校注》,元周达观原著,夏鼐校注,中华书局1981版

有夏鼐题写“季龙同志指正,夏鼐赠,一九八一年十二月”



夏鼐是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1971年,夏鼐负责《中国历史地图集》原始社会遗址图的编绘,亲自摘编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名表,并据以上图。1979年末到1980年初,两人为谭先生撰写的《七洲洋考》和《宋端宗到过的“七洲洋”考》多次往还书信,进行讨论。


23、《河山集三集》,史念海撰,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有史念海题写“季龙先生指正,念海拜上”



史念海是历史地理学家,解放后长期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对黄土高原区域历史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成果丰硕。谭先生对此书十分重视,指定研究生必读。封面上的篇名摘录是谭先生写下的,以便查阅。






  作者:孟刚(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馆员)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李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