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毛泽东起草一个决定,使党员中知识分子比例发生变化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学林出版社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主办的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创刊,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件法宝,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毛泽东强调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将这一任务称为“伟大的工程”。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按照“伟大的工程”的要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加强。


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团结抗战的中心任务,从提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历史命题和历史任务,到皖南事变后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力争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

洛川会议强调党对抗战的领导责任和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不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而且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随着国共合作的建立,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党的力量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决议指出:“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的任务,强大的党的组织是必要的”。“目前党的组织力量,还远落后在党的政治影响之后,甚至许多重要的地区尚无党的组织,或非常狭小。因此,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决议精神很快得到贯彻执行。到1938年底,全国的中共党员人数从全国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50多万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迅速发展与壮大,为抗战初期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和后来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一方面体现在党的思想路线上,会议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体现在党的组织路线上:强调组织工作要中国化;制定了“任人唯贤”的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提出发展党组织的方针是“大胆发展而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号召共产党员要起“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等等。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阐述的建党原则和思想,标志着党的建设学说逐步走向成熟。

六届六中全会前后,党又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一方面,日军把进攻的重点转向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国民党也越来越不能容忍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另一方面,在大量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党员革命积极性很高,但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缺少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一些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奸细也乘机混入党内;许多新组织还不够巩固。

在严峻而又复杂的形势面前,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已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193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决定指出:“党的发展一般的应当停止,而以整理紧缩严密和巩固党的组织工作为今后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中央组织部于10月7日发出了《关于执行中央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此后,巩固党的工作全面展开。

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是巩固党的中心一环。一方面,广泛开展学习运动。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会把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开展学习竞赛的号召。他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会后,中共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一系列指示决定,掀起了学习的热潮;还把每年的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定为“干部学习节”。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人们都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学习,可谓:“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在党员学习中,教师和教材的需要特别迫切。1940年6月朱德谈到这个问题。他说:“最近延安给山东送去一二百本联共党史,但是他们只收到了七本。为什么呢?半途上你一本我一本地被抢光了。”各地学习的高涨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整编的新四军第3师第7旅。

另一方面,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在职干部进行以理想信念、遵守纪律和团结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央注意从抓典型事件入手,对全体党员进行普遍教育。中央党校学员刘力功1939年上半年学习毕业后,不服从组织分配,拒绝去基层锻炼。中央党务委员会决定开除他的党籍,并向全党公布。围绕刘力功的问题,延安各机关、各学校开展了一场大讨论,大家思想触动很大。对于各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各种不团结现象,尤其是新老干部的不团结,中央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工作。许多新老干部对自身长处和短处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逐步形成团结互助的新局面。接着,5月30日,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撰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文章。7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说。9月起,张闻天连续发表《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略谈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等六篇文章。这些论著所阐发的思想观点,是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及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也丰富了党员的学习教材。

审查党员干部,整顿健全党的组织,是巩固党的必要环节。各根据地组织审查党员成分,清洗混入党内的叛变、阶级异己和投机分子,并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审干工作的开展,使党本身的纯洁性有了保障。

巩固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的秘密组织,是巩固党的重要方面。当时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肃清内奸和防止内奸;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把严密党的内部与开展党外群众工作联系起来。这些措施都获得了实效。

在巩固党的同时,中共中央于1939年12月正式作出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趋于完备,党员构成中知识分子比例逐步得到提高。这个时期,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还进行了互相交流,取得了较好效果。

总之,通过广泛的学习、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认真的干部审查工作等,使党员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很大增强。

▲1939年10月《共产党人》创刊号

在此期间,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这是一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光辉文献,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该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建设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作了多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指出党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首次提出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总结18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了必须按照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建设党的科学结论;科学分析了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任务。这些论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毛泽东党建思想,为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首次把一直“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伟大的工程”的高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加强自身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和深刻。

——摘编自《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学林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颖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