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开唱“江姐”, 红岩精神代代传 ,上海歌剧院保留剧目《江姐》北京首演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4月30日,在上海歌剧院剧目《江姐》北京见面会上,原空政文工团第二代“江姐”孙少兰与上海歌剧院第六代“江姐”何晓楠、周琛齐声唱起那首家喻户晓的《红梅赞》,歌声把观众拉回到那个天之将明、其黑尤烈的剧中时空里,令人动容。

“多年前我曾有幸听过孙少兰演唱的《江姐》,那时候一张票2毛5,我们都是连夜排队去买的票。“现场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说,”没想到今天,一下见到三位‘江姐’。令我很高兴的是,这样的红色经典能够一直传承,未来还会有更多更年轻的‘江姐’出现在舞台上,把这个故事永远讲下去。“

4月30日至5月1日,作为国家大剧院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及活动”之一,上海歌剧院新制保留歌剧《江姐》首登国家大剧院的舞台。80后导演、85后演员等青春主创阵容将在延续经典的同时,创新该剧的艺术表达,希望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那段铮铮历史,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取民族独立与幸福生活的革命先辈。一如红梅朝朝盛绽,红岩精神也将代代相传。

▲《江姐》演出剧照。

呈现“更具青春气息”的红色经典

作为中国民族歌剧史上流传最广、上演率最高的歌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排的歌剧《江姐》,1964年一经公演便立刻引起轰动,紧接着更在全国巡演中赢得各界的热烈反响,全国各地文艺院团都争相学习。仅在上海,1965年年初的两个月内,便有六家剧院先后排演《江姐》,上海歌剧院便是其中之一。

于今晚亮相国家大剧院的三场《江姐》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与青年指挥家张诚杰轮流执棒,上歌两位85后第六代“江姐“何晓楠、周琛都曾跟随任桂珍老师学习多年,一腔一势、眼神身段都曾蒙任老师口传心授。“我记得我第一次去到任桂珍老师家里拜访时,老师便问我,‘你相不相信有江姐这个人的存在?你信不信江姐的事迹是真的?’我很坚定地回答了‘我信’,老师这才说好,开始给我讲课。” 何晓楠回忆道,任桂珍老师在给自己讲绣红旗的故事时,随手从桌上拿了一张白纸便演,讲完之后师徒两人在桌旁哭得稀里哗啦。何晓楠说,正是对江姐这一人物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与江姐一样的风骨与品格,任桂珍老师演出的江姐才成了不可磨灭的经典。“任老师曾告诉我要把‘江姐’演得鲜活,无论台上台下都要做像她那样的人。我也一直谨记老师的教诲,随着不断排演以及生活中自己身份的叠加,我越来越近距离感受到‘江姐’这个人物的伟大,她对党的忠贞信仰和对同志的关怀热爱,我想用声音把这些最宝贵的精神传递下去。”

▲《江姐》演出剧照。

孙少兰也与新生代青年演员们分享了当年表演“江姐”的秘笈,“当代青年演员对于当时的生活很难有感同身受的体会,那就更应该多多研读剧本,多看《红岩》《烈火中永生》这些当时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个诀窍是:写人物自传。在梳理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会加深体验感和信念感。与其被动的由导演、指挥去灌输一些知识、技巧,不如自己主动去思考来得体验深刻。”

其他重要角色的主演中,无论年轻但经验丰富的“老将”,还是大舞台实战场次不多的“新兵”,也都曾在过去几年的剧目排演中,得到前一任主演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而上海歌剧院青年导演马达、优秀青年设计师朱嘉君、刘沈辉,则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舞美设计韩生、莫小敏、闵晓梅等前辈的鼓励与配合下,以素描手笔、版画风格的舞美设计,基于历史时代、亦融入当下审美的人物造型,更贴近现代生活、避免标签化的程式动作,塑造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属于“红岩”的世界。

“一部经典可以流传至今,自然有它很多闪光点。在这个基础上,让戏剧层次更加分明,细节更加丰满,‘既传承经典,又驻足当下’是这一版《江姐》在排演之初,我们所有主创主演团队就在思考的问题。”马达在介绍这一版《江姐》的特点时说到,“希望能让这部经典歌剧历久弥新,以更具青春气息的面貌展现在北京观众面前,也希望通过演员们的演绎,能够将红岩精神传递至大家的心间。”

“把最美、最动情的音乐留在江姐身上”

“歌剧《江姐》是我从事60年创作生涯中最使我难忘的也最使我动情的一项工作。” 歌剧《江姐》的作曲之一羊鸣感叹。1962年的夏天,阎肃只用了18天便完成了《江姐》的剧本初稿,而羊鸣、姜春阳、金砂这三位年轻的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初稿却未被采用。几位年轻创作者并未灰心,他们一字未留地舍弃前稿,又奔赴多地采风,比如亲自去看了江姐等人被关押的渣滓洞,看到了老虎凳、撬杠等等残酷的刑具。在冷萃水磨之下,羊鸣等人最终创作了剧中《红梅赞》《绣红旗》那一首首传唱不衰的歌曲。

▲《江姐》演出剧照。

“江姐那样一个瘦小的身体,却有钢铁般的心。” 羊鸣说道。当时《江姐》一剧的主创团队年龄差很大,但是人们的心却很齐。“我们就是要将最美、最动听的音乐放在江姐身上。” 剧中,抱着“为党能舍己,热血换新天”的坚定信念,江姐等人保护了组织的安全。在狱中,江姐与狱友们一同唱起了《绣红旗》,何晓楠与周琛也在见面会现场演绎了这个片段。现场一位党员观众听完后感慨,“听两位‘江姐’一起演唱《绣红旗》真是令我非常感动。它诉说着江姐的顽强斗争,虽身在囹圄,遭受酷刑,仍旧在黑暗中坚持光明,一针一线编织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江姐》所塑造的光辉形象,历经半个多世纪始终风华不减。它不断鼓舞着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将江姐精神、红岩精神发扬光大。”

说到歌剧《江姐》,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表示,“《江姐》从诞生起便有着深厚的观众缘,也正因为观众对这部剧的忠爱,上海歌剧院从1965年至今,登舞台、进校园、入社区,坚持排演了近六十年。在超过五百场大大小小的演出中,这部经典之作由剧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老师传到了第六代‘江姐’何晓楠、周琛,也在这代代相传中成了剧院的保留剧目,更成为沪上许多观众过七一的保留内容。今年,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来到北京演出《江姐》,既是带着剧组的年轻主创和演员们来到它首演的地方,接受北京观众的检验,也希望让北京的观众,感受海派文化的魅力,更希望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能够将先辈们‘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的品格、愿‘五洲人民齐欢笑’的初心以及‘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崇高精神传承下去。”

据悉, 在结束了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之后,《江姐》还将在5月与6月前往南京、广州等地巡演。



  作者: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上海歌剧院/供图

  编辑:江胜信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