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齐聚同里,共谈“遗产创新·未来可期”

5月23日上午,“遗产创新·未来可期”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同里论坛举行。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阮仪三,苏州市政协党组成员徐刚,吴江区委常委、副区长钱宇,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严新东等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旨在为江南古镇保护发展营造一个更具创新性视角的讨论空间,论坛邀请了各地遗产地管理者、专家,还邀请年轻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艺术家、其他交叉学科的学者、本地公众,共同探讨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话题,形成一个更多角度,更多创新思维和实践案例分享的遗产公共领域。

论坛中,阮仪三以《江南Style——水乡古镇的价值》为题,详细讲述了江南六大古镇的特色,围绕古镇开展的保护工作以及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的相关工作等方面内容。

阮仪三表示,人是古镇保护工作的灵魂,江南城、镇、乡的完美格局构筑起了长三角独特的文化圈,人与水共生的生存智慧保障了地区的永续发展,吴地风韵延续了宋以来中国江南的艺术审美情趣。

对于再开启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创新,要最严格地坚持对原真性的保护;水乡古镇要作为居住地的遗产社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作为博物馆式的陈列保护;要激发原住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对本地文化主动传承与发展;要继续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生活水准;要以当代文化艺术的植入,推动本地文化的发展。

钱宇介绍了吴江江南水乡风貌逐步形成的过程,“一街一河,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的传承。钱宇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吴江积极践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工作上的创新思路、创新动作不断。吴江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与周庄、乌镇、南浔等共同推进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探索建立江南水乡古镇一体化发展标准体系,启动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引入社会资本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同里、黎里、震泽等古镇的有机更新正加速提质。

“借本次江南水乡保护同里论坛的契机,也对应今天的主题“遗产创新、未来可期”,真诚希望参会嘉宾把各领域前沿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探索、有益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集众智、聚合力,帮助苏州保护好江南水乡古镇。”严新东表示,由衷鼓励各界年轻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保护遗产、热爱遗产,为古镇保护与发展提供持续的创新发展动力;此外,诚邀各位嘉宾在苏州、吴江、同里多走走、多看看,逛一逛小桥流水,品一品鱼米之乡,听一听吴侬软语,感受人间天堂的魅力文化与水乡泽国的清新生态。

此次论坛包含三个方面的议题: 基于联合申遗视角的“江南文化区水乡古镇保护与区域发展”;从文化遗产社会价值和遗产可持续管理角度出发的“新文化遗产旅游与社区参与”;基于文化遗产创新实践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领域合作”。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古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黄依群,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艺术总监、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文化艺术参赞莫睿,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范文群,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刘洋,同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佳雨等参加论坛。

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丁枫与同里镇副镇长人选颜冰清宣读《同里倡议》。

阮仪三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同里古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致力于古镇保护,这项工作开展至今已有30多年。在这30年间,同里古镇保护工作做得很不错,在保护古镇区域的同时还发展了旅游事业,成为了全国古镇保护工作的佼佼者。同里在老镇区改造、新镇区发展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让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旅游事业的发展都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在中国古城镇保护发展中打造了一个示范。此次“遗产创新·未来可期”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同里论坛在同里举行,是大家对同里的欣赏和认可,希望能够以同里取得的成绩为典型,在全国古镇保护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

同里古镇的特点在于其是居家型市镇,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居民居住在古镇中,保存着古镇最传统的韵味。同里古镇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以水为特色,因水成镇、因水建房、人水共存。同里的文化沉淀也比较丰厚,拥有退思园、耕乐堂等十多个具有丰厚历史文化气息的私家园林。同里古镇在发展过程中,把古镇的建筑修缮得非常好,原式原样地还原了传统建筑本来面貌,甚至在新建的一些牌坊、建筑中都能找到最传统的韵味,很好地做到了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这也展现出同里的工作人员在古镇保护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为古镇保护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谈到将同里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的成员之一,阮仪三说:“申遗要求包括同里古镇在内的古镇成员们本身能够反映当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能够代表时代文化精粹。”他说,历史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浓缩和结晶,同时还必须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同里古镇具备这样的特征,同里古镇在保存这些特征时所做的努力,对其他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申报世界遗产,是让世界知道,中国人创造的这样一种文化和范例,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光辉灿烂的结晶,更是人类文化、艺术重要的模范和榜样。希望同里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为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活灵活现的范例。

此外,除了论坛会议部分,活动还包含了4个平行艺术项目,包括公共展览、驻地艺术作品、社区参与活动等。


  作者:何易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