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常识㊷ | 月球再添8个中国地名,新地名有何来头?月球地理实体是如何命名的?

据中国航天报消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日前批准中国提议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至此,月球上的中国地名达35个。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公布的月球表面地貌命名

据IAU处获悉,嫦娥五号着陆区域8个地名已于5月19日获批,月球上又多了8个中国地名。经IAU批准,嫦娥五号着陆点命名为天船基地;着陆点附近5个环形坑命名为裴秀、沈括、刘徽、宋应星和徐光启;着陆点附近两座山脉分别命名为华山和衡山。

嫦娥五号着陆点命名为天船基地(Statio Tianchuan)

天船是中国古代星官名,属于二十八星宿中的胃宿。此前享有Statio(基地)这一称号的,只有阿波罗11号着陆点静海基地(Statio Tranquillitatis)和嫦娥四号着陆点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

着陆点附近的山脉被分别命名为华山和衡山

华山,以中国西岳华山命名。

衡山,以中国南岳衡山命名。

着陆点周围的5个环形坑均以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家命名

裴秀,中国西晋时期地理学家,作《禹贡地域图》,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沈括,中国宋代天文学家、数学家,著有《梦溪笔谈》;

刘徽,中国三国时期魏国数学家,曾为《九章算术》作注,以割圆术求出π=3.1416;

宋应星,中国明末科学家,其《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中国明代农艺师、天文学家、数学家,师从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

月球地名是人们对月球上的环形坑等地理位置的命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活动始于17世纪初期的欧洲,后来转移到20世纪月球观测和探测活动较多的美国和苏联。目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管理和审批由世界各国公认的权威天文学术组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负责。月球作为全人类的共有财产,任何研究者都有权基于科学研究的需要向IAU申报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但必须遵循IAU的各种规则和程序。

首先,被命名的月球地理实体本身须具备特定的条件。比如,须具有特殊的科学研究应用价值,直径须大于100米,对其进行命名有助于月球研究及月面测绘等;

其次,所命名的名称也必须符合IAU规定的要求。比如,撞击坑只能以著名科学家姓名命名,且须为去世三年以上的科学家;山脉则以地球上山脉名称命名等。

△新增的8个中文地名

目前,月球上的中国地名已达35个。据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重点实验室介绍,以中国元素命名月球地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以前是被动命名阶段,与中国相关的15个月球地名实际上都是IAU本着命名应体现国际化的原则决定的。中国已自主申请获批20个月球地名。

2010年8月和2015年10月,我国分别获得IAU批复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着陆区地理实体名称;2019年1月,我国第三次向IAU提出了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申请,并于2019年2月4日获得IAU批准;嫦娥五号着陆区域的8个地名则于2021年5月19日获批。

△嫦娥五号

2010年8月2日,据国防科工局消息,IAU批准了由我国科学家利用绕月探测工程全月面影像数据首次申报的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将月面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蔡伦、毕昇和张钰哲,实现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零的突破。

蔡伦,我国东汉时期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发明人;

毕昇,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发明家,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发明人;

张钰哲,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1928年他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开创了中国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

2016年1月4日,IAU正式批准了我国嫦娥三号着陆区4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

其中,广寒宫是嫦娥三号月球着陆点周边方圆77米的区域,包括玉兔号月球车巡视路线及其东侧重要地貌,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和玉兔居住的宫殿”。

紫微、天市、太微是紧邻嫦娥三号着陆点周边区域三个较大的撞击坑,取自中国古天文图中的“三垣”,即紫微垣、天市垣和太微垣。

2019年2月4日,IAU正式批准了嫦娥四号着陆点及其附近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这些名称是利用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的。

嫦娥四号着陆点被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据国家航天局介绍,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数据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应用。



综合自中国航天报微信公众号、观察者网、新京报、人民网等

编辑:范家乐

责任编辑:杨健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报微信公众号、视觉中国、新华网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