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申遗研究成果亮相世界遗产大会

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为首都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厚重的文化遗产。7月1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边会上,120余名海内外专家、历史城市管理机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了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的话题。“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和申遗相关研究成果,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从景山公园看北京中轴线

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古老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格局被侵蚀瓦解,城市记忆和城市个性在变得模糊。城市进步内动力日益枯竭,城市未来发展似乎迷失了一些方向,这些现象引发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焦虑,历史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临的挑战。

今年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发布十周年,本次边会得到了世界遗产中心的关注和支持。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历史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次边会旨在分享各国在历史城市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推动各国间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北京,近年来高度注重文化名城整体保护,制定、施行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历史文化名城的范围覆盖到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实施老城整体格局保护和历史环境整治,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实现全民共建共享,特别是通过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延续并彰显平缓开阔、壮美有序的空间秩序和城市历史景观。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吕舟解读“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价值,向世界展示了北京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他表示,北京老城的保护经过了40余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系统方法;北京老城的保护实践与城市历史景观建议书的原则相符合,能够反映城市历史景观建议书对老城保护的指导意义;北京中轴线在申遗过程中的保护规则践行了城市历史景观建议书的原则和方法,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也将促进北京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上的进一步探索。

不仅如此,北京市还特别提出,新的城市建设要与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相协调。吕舟解释说:“从中轴线我们可以看到周边的环境,在哪些部位我们要严格地控制建设,要留出视廊。在新的规划讨论当中,也特别提出了要把以后的城市的新的建设高度,控制在相当于山体高度1/3的高度上,这样能够确保在城市中心,特别是北京中轴线上能够看到周围的山体环境。”

吕舟表示,当前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指引的北京老城保护实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理念、方法高度契合,为世界各国历史城市和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北京模式”。

与会专家认为,申遗是手段,目的是带动整个北京老城的保护。“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将促进北京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上的探索。

北京颐和园副园长秦雷认为:“城市的历史景观某种程度上也是城市的一个‘乡愁’,它不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和绊脚石,它其实是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甚至是资源。还是要通过一些活化的活动、利用,让它走入寻常百姓家,通过文创、科技手段为它赋能,让它和老百姓的生活衔接起来,这样才能把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边会邀请到十余位国际知名专家,在分享京都、罗马、巴西利亚等历史城市遗产保护案例的同时,深入探讨历史城市景观保护的有效途径和在世界遗产框架保护管理实践。

边会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来源:中国新闻网、央广网等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陆正明

图片: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